图3-2
其中,u为镜头至物体间的距离,N为我们前文介绍过的光圈系数,C为弥散圆大小,f为焦距。
由公式可知,景深与光圈系数成正比关系,亦即:在其余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光圈系数越大,景深也越大,反之亦然。如图3-3所示,焦点在人物上,景深大小随光圈系数的变化而变化:
图3-3:光圈与景深。Photo by Laimis Urbonas
知道了两者的关系之后,我们便可以在实际拍摄中加以运用:
若希望画面中有更多的景物处于清晰的视野中,我们便可以调大光圈系数(即收缩光圈孔径),常见场景有风光摄影、建筑摄影等;反之,若只想主体清晰,其它区域模糊,则可以减小光圈系数(即增大光圈孔径),如人像摄影、局部特写等。
大光圈的镜头不仅可以获得柔和细腻的虚化效果,有利于突出主体,而且还能驾驭一些低照度的场景,因此颇受许多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那问题来了:是不是镜头的光圈越大越好呢?
答案当然不是。
光圈孔径大纵然有以上优点,但也存在缺陷。光圈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入镜头的光线也越多,但未必光线越多越好,因为现实中的光线往往来自不同光源和方向,十分复杂,这便意味着镜头出现色散的概率也在随之增大,而色散则是画质的最大*手。有关色散对画质影响可参见影像君的上一篇文章《》[4]。因此,镜头的光圈开得太大(如全开f/1.2等),容易对焦不准,出现「跑焦」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光圈镜头往往需要收缩一至两档的光圈才能获得最佳锐度的影像。
此外,一些专业的大光圈镜头因需要克服更多复杂光线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使用一些低色散材料以缓解色散和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产生成本和工艺难度大大增加,所有这些,最终都需要消费者为此埋单。鉴于此,没必要过度沉迷于大光圈的成像效果,毕竟,摄影的世界如此广阔,她的精彩又岂止于「虚化」呢?
结语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地对一些不了解的、复杂的事物进行概括和简化,以缓解不确定性带来的认知焦虑,而结果往往便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有关「光圈」的知识点亦是如此,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圆孔、几片叶片而已,实则涵盖了许多光学领域的知识,凝聚了无数研究者的专注与智慧。
参考文献[1]Louis Derr, Photography for students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London: The Macmillan Co., 1906
[2]Rob Roy,Aging Eyes and Pupil Size,Archive.org.
[3]Nanette Salvaggio,Basic Photographic Materials and Processes,2009,Focal press.
[4]影像派,《一份有关定焦镜头的硬核科普,迅速提升你对摄影器材的认知水平》,头条号。
【往期文章精选】
若喜欢我的文章,请大家为我点赞、转发、收藏和评论。
头条号【影像派】,专注分享原创摄影作品及各类摄影知识。
加入【影像派】,一起感受摄影的魅力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