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论家长最痛恨的事情,第1名网络游戏,第2名就是学生借贷。在以前只有储蓄卡的时候,家长可以控制孩子的消费金额。家长每个月定期往孩子里的银行卡里打钱,孩子就按照银行卡里的金额消费。
自从学生网贷出现之后,孩子有什么想买的东西,但是钱不够,他们就想到用网贷。只需要拿出自己的手机号在平台上输入信息,然后钱就到手了。少则一两万,多则几十万,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意的往往不是孩子是不是学生,有没有还贷能力,而是看孩子的家长有没有还贷能力。所以,孩子用网贷来挥霍金钱,背锅的往往就是家长。
因此,停掉花呗借呗,禁止向在校学生放贷,就是家长们的夙愿,家长们听到这个消息就一定会拍手称赞。
【是不是没有利息就是无罪?】讲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跳出来反驳说花呗借呗他们并没有收利息,和那些非法的校园贷有区别。
确实如此,花呗借呗类似于信用卡,你正常消费,只要能够按时还款,平台就不会向你收取利息。平台主要靠你每一笔消费,从商家的手上抽取佣金,从中谋取利益。
但是,这不代表着花呗借呗就是无罪的。所有深陷校园贷的大学生,一开始都是从合法的花呗借呗开始,借钱消费。花呗借呗对他们的借贷行为起到了“教学作用”。
当一个人习惯了借贷消费,又无法控制自己消费的*的时候,往往就从免费的普通消费,转化成分期借贷,当他们逐渐开始习惯于支付利息之后,他们又会有更大的消费*。当平台提供的金额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他们就有可能转而去借非法的高利贷,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校园贷。
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人群,一旦陷入了校园贷,很快就会拆东墙补西墙,滚雪球越滚越大。最终无力偿还的大学生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悲剧。比如:为了还贷选择出卖身体、偷盗,也有人因为实在还不起贷款,选择自我了断。好好的象牙塔就这样子过成了地狱。
【储蓄是年轻人必须要学会的技能】中国引入了信用卡之后,媒体非常喜欢宣传国外的超前消费观念。于是乎,年轻人就开始模仿外国人,采用超前消费的模式。在某些方面讲,超前消费确实也给国人带来了利益,比如说在过去的10多年内,很多人通过超前消费的模式买了房,实现了财富的增值。
但是,房子是属于投资标的。当年轻人把超前消费投入到类似于服装、鞋子、包包、汽车这种消费品当中以后,往往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后悔。
当女人生了孩子做了宝妈,往往会因为孩子上不起幼儿园,或者喝不起名牌奶粉,交不起培训费用而后悔自己以前多买了一两双鞋或者包包。
当投资股票、基金、房产的红利期到来的时候,很多人会因为自己买了辆车或者买了某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把钱花掉了,而痛恨自己错过了机会。
学会储蓄,实际上就是在给自己积累资本。资本就是一个家庭的弹药,每个家庭在几十年内都会多多少少的遇到几次重大的机遇。当机遇到来之时,你的储蓄就是你把握机会的筹码。
【中国人并不是无忧无虑的】欧美国家的人之所以敢超前消费,那是因为别人有完善的保障措施。
比如美国可以宣布个人*,年轻人如果借了太多的钱还不起,他宣布*,那么他的还款金额就被限定在一定的数额之内。因此,他们敢借钱,反而是放贷机构没有那么大胆。
欧洲的年轻人敢大把的借钱超前消费,那是因为他们的医疗免费,养老免费,老年护理免费,临终前的赔付免费。他们的生活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他们不用存钱养老,只需要每个月按时交税,交保险就可以了。
但是,中国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医疗保险只报销68%,而且有大把的计划外用药,家庭没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家人是看不起病的。养老保险的金额只够大,多数人糊口确保大家不饿死。如果年轻的时候你没有存留一定的家底,老年的时光一定不那么好过。
年轻人总是认为自己还年轻,老年的时光还早,实际上经常是转眼一瞬间,发现自己已步入中年。年轻时挥霍掉的钱,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根本就再存不下来了。
因此,停掉花呗借呗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又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会储蓄,学会有计划合理的消费。学会享受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享受的事情。这样自己的人生才有可持续性。
对国内大学生关闭花呗借呗,大家认同这个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