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聊起相机的时候都会说到相机的画幅,“底大一级压死人”也算是摄影圈里的名言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画幅?为什么相机的选购总是绕不开画幅这个话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其实简单来说,画幅指的就是传感器尺寸。胶片时代相机通过胶卷成像,数码时代通过数字传感器成像。胶片时代胶圈规格大小不同,数码时代传感器的尺寸也是有区别的。
先来说说市场上常见的画幅
我们现在常说的全画幅这个概念是对应135胶卷的尺寸来说的,135胶卷的宽度为35mm,胶片的成像面积为36×24mm,之所以叫135胶卷,是为了区分35mm电影胶片和照相机用的35mm胶卷,所以在胶卷盒上印制135代号,因此大家就习惯称35mm胶卷为135胶卷,把使用35mm胶卷的相机称为135相机。进入数码时代后,影像行业内就将使用36×24mm尺寸传感器的机型(实际上各大厂商全画幅传感器的面积稍有差别,但是差别不大),称之为全画幅数码相机。
全画幅传感器
而APS-C画幅也是从胶片时代就开始有的概念了,它的英文全程是Advanced Photo System type-C,译为先进摄影系统C型。1996年由富士、柯达、佳能、尼康和美能达五大公司联合开发的APS胶片系统问世。在原135胶片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包括相机、感光材料、冲印设备等,大幅度缩小了胶片尺寸,使用了新的智能暗盒设计,融入了数字技术,能记录光学信息、数码信息。
APS-C画幅传感器
APS胶片系统是胶片成像向数码成像过渡之间的产物。APS-C画幅的传感器就是延续自之前APS-C胶片系统。APS-C画幅传感器面积在23.5mm x 15.7mm左右,不同品牌之间稍有差别。之前佳能和尼康还有使用APS-H画幅传感器的机型,APS-H画幅传感器的面积介于全画幅和APS-C画幅之间,但现在随着全画幅的普及,APS-H机型产品已经逐渐退出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