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展示的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但整天生活在仙境里人也会腻的,一些画外音会把我们拉回现实,低像素的毛坯人生才是主流。
——贝小戎,《读者》2024年第23期
博主@梅玫子,曾说过一个观点:发朋友圈会有一种泄露能量的感觉。
在该观点的评论区有个高赞评论,与博主的观点一致。
他说,把自己的生活分享到社交平台,本身就是把自己置于周围人的评价体系中,你会随时被审视被评判。
发朋友圈感觉不自在很正常,因为这是你给了别人评价你生活细节的窗口。
或许有人会感到奇怪,现代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社交需求如此大,还有人不发朋友圈吗?
仔细观察会发现,不爱发朋友圈的基本都是这四种人。
内心丰盈,无需外界认可
老家的一位姑姑是一位画家,生活简单纯粹。
她喜欢读书、喝茶、旅行、画画,但从不把这些发到朋友圈。
每次我问她朋友圈是不是屏蔽了我,想看看她最近都去了哪些地方旅行时,她都会笑着打开她的旅行手账。
她说我的快乐来自生活本身,而不是朋友圈的评论和赞美。
她还说艺术创作是自我表达的最佳方式,无需通过朋友圈寻求外界的认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心丰盈清醒的人,总是格外有魅力。
他们通常都更重视生活质量,而不是去朋友圈中找存在感。
汪涵作为娱乐节目的知名主持人,和很多媒体人、明星、演员、工作人员都熟悉,但他却不开微博,很少发朋友圈。
每当被问及这样做的原因时,他解释说,社交平台分享无非就是让别人知道你今天吃了什么、穿了什么。
但这些真的重要吗?真的有意义吗?
他说他不想为别人而活。
所以他不但自己不开,还劝过身边的人也别开。
杨绛先生的名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朋友圈是展示生活的舞台,有些人更喜欢舞台幕后的安静生活。
他们内心世界丰富,更注重精神追求和内心的满足感,无需他人认可。
他们用更低调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来源:视觉中国
生活忙碌,无暇顾及社交
朋友是一名创业者,平日里工作多,压力大。
他每天天一亮就起床上班,忙到九点以后才能下班,偶尔还需要陪客户,等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休息了。
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刷朋友圈发朋友圈,这些在他看来都是“浪费时间”。
与其把忙碌生活中仅有的时间分给无关紧要的人,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工作和家人身上。
忙碌是生活的底色,普通人常常会为了生存被榨干休闲时间。
在这样的状态下,朋友圈的更新和互动通常会被列为低优先级事项。
股神巴菲特,被称为是投资界的超级大师。
他很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在他看来,投资需要专注和耐心,需要时刻抓紧商业、股市的动态,而社交媒体只会让他分散注意力。
相对于社交媒体,那些忙碌的人、有更高追求的人,可能更愿意通过私聊或面对面交流来维护他们重视的社交关系。
朋友圈只会分去他们为数不多的空闲时间,分散他们在重要事情上的专注力。
忙碌让他们无暇社交,心中只有目标,却也让他们更珍惜身边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