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庸两个字,我们的印象大多是中正平庸的感觉,比如丰田卡罗拉这款车,动力,颜值等各方面都比较平庸,但胜在皮实耐用,似乎这就是中庸。的确,几千年来,中庸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然而中庸作为四书里面难度最高的一本书,内涵真的就是这个意思吗?
中庸第一章说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见,万物有其自然地天性,按照自然地天性即是道,道是须臾不能离开的,人类由于有了自我意识,很多时候不能保持中道。尤其人有喜怒哀乐,喜怒哀乐一过度,则心不正,言行自然也不正。这时候更要以中庸来严格要求自己。
中庸第二章讲到: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这句话里着重强调,君子而时中,何为时中?我认为就是时时刻刻保持中庸,也就是第一章说到的不可须臾离也。万物有个成住坏空的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中庸,譬如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做不同的事就是中庸,春天做夏天的事是“过”,夏天做春天的事是“不及”,过犹不及。
譬如我们常听到的左倾与右倾,一个过于冒进,一个过于保守,都不适合当前的形势,也即孔子所说的不能保持“时中”。《周易》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这和春夏秋冬、成住坏空,每个阶段做恰到好处的事情,不要左倾或者右倾也即是防止过犹不及。
那么当人真正做到了中庸,恰恰能够获得最好的结果,也即是至善,《大学》讲止于至善,为何要止于至善而不是过之?因为至善就是中庸,中庸就是至善。譬如书法、音乐、绘画、诗词、策略等等,都讲究个恰到好处。因此中庸绝对不是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