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浪漫主义诗人。雨果19世纪初出生在一个法国军旅世家,其父为拿破仑麾下一员将军,由于父亲常年征战在外,疏于对家人的照顾,雨果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对读书有极大的兴趣,童年与书籍为伴的雨果也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13岁的雨果就有了自己的诗集。成年后的雨果在经历了家境的起伏、尝尽了生活的心酸、看尽了世间百态之后写出这本旷世巨作《悲惨世界》。如果说《巴黎圣母院》写的是雨果对爱情的向往,那么《悲惨世界》就是他人生的写照。
小说主人公冉·阿让起初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园丁,为了不让自己姐姐的七个孩子饿死,冒险去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这在如今的社会中是多么不可思议。服刑期间冉·阿让多次越狱,这让他的刑期加到了19年。假释出狱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冉·阿让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即使同样是做苦工,假释犯得到的报酬也只是别人的一半。不甘心被人如此欺负的冉·阿让感到十分苦恼。正在他感到灰心气馁的时候,冉·阿让遇到了米利埃主教。米利埃主教是个善良、正直、极富同情心的人。他好心收留冉·阿让,在自己家里过夜。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却为了生计偷走了主教的银器,准备潜逃。途中,又被警察抓住,但关键时刻,善良的米利埃主教声称银器并不是冉·阿让所偷,而是自己送给他的,并且连银烛台也一同赠给了他,就这样使冉·阿让免于再次被捕。而冉·阿让也被这一位主教的宽厚与爱心所感化,获得了新生的勇气,决心从此去恶从善。这一段故事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篇章中也有艺术借鉴。之后,冉·阿让确实改名换姓,化名马德兰,埋头工作,而命运也给了他机会,让他在制造黑玻璃小工艺品上有所发明而起家,经过了十年的辛勤努力,他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办起了企业。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他的善举让他得到了大家的爱戴,并终于当上了市长。好景不长他的身份被一直追捕他的沙威警长识破并将其逮捕,再次入狱的冉·阿让诈死越狱,并抚养孤女柯赛特,直至战争爆发,养女与共和党战士马里尤斯走向幸福,冉·阿让终于在寂寞中走完自己孤苦的一生。
这本书我读了三遍,分别是我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遍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那时基本什么都不懂,只觉得这个人好可怜;第二遍是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已经对时代背景有所了解,知道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原因;第三遍是我工作几年之后,人生的阅历丰富了,再读这本书又是一种感觉,能够深切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想说的是,当今社会手机电脑占用了绝大多数人们的业余生活,其实当你放下手机捧起书本静静阅读的时候,那种在文学的海洋里徜徉遨游的感觉真的很美,陶冶了性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供稿/刑事侦查大队马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