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被国人尊崇,孔子为什么被历代推崇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01 02:07:50

我们之前说了,董仲舒献给汉武帝的儒家学说,是经过“改良”的,等到两晋之后,儒家学说因为没有及时“改良”,差点就被佛教和道教取代,直到唐宋时期,再次“改良”的儒家学说,才又再次站立起来。

纵观历史,儒家学说不是死物,而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它是会适应社会,不断“改良”的。

改良”后的儒家学说,虽然名义上并没有把孔圣人的“有教无类”取消,但是统治阶级所用的儒家学说,早就把这四个字给故意遗忘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件事说起来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唐宋之前,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在宋朝之前。在唐朝之前,虽然儒家学说已经独领风*,但是因为物质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儒家从硬件上就无法做到“有教无类”,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书籍的印刷成本居高不下,普通人别说系统的学习儒家学说,就连看本普通书籍都属于奢望。

所以在这个阶段,一是没有名义上公平的科举制度,二是缺乏物质基础,所以普通人原则上是永远不可能跨越阶层的(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计。)

孔子为什么被国人尊崇,孔子为什么被历代推崇(5)

第二阶段,唐朝初步建立了名义上公平的科举制度,宋朝时因为经济活跃,又大力降低了学习成本(造纸和印刷的流行),好像从表面来看,平民子弟似乎有了跨越阶层的机会。

但在实际上,这种通天之路对于真正的平民阶层来说,依然是可望不可及,古代有一句诗叫“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要想在最后的科举中出头,基本上要经过大约十年的努力学习。

对于普通人来说,谁能脱产学习十年,而且以古代的科举通过率来看,要远远低于现代的高考,你在看看现在高考胜出的那些卷王们,你在古代不脱产学习,天天利用业余时间就能科举高中?

因此从实际上来说,古代的科举取士看似公平,其实并不然,它不过是给了平民阶层一个看的见却很难摸得着的希望,有了这个希望,平民被压迫的时候,愤怒就会有一个宣泄通道:

你不是没有机会,你只是没有努力,人家之所以当大官,那是因为人家努力学习,通过科举赢来的,朝廷任用官员,是公平公正的!

孔子为什么被国人尊崇,孔子为什么被历代推崇(6)

有时候,绝对的公平,其实恰恰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古代王朝一直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挂在嘴边,但实际上等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党一统计文化普及程度,5.5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文盲率竟然高达80%,后来在我党的努力之下,文化知识才开始真正的普及。

最近有专家说,英语是外国语言,对国人来说用处有限,建议缩减英语在义务教育中的比重,听到这消息之后,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只想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时至今日,我国的有教无类,最突出的体现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你就是家里经济条件再差,咱们的国家都会让你得到应有的教育,如果在这个阶段降低了英语的比重,那么很多人可能就要花费更大的付出去学习它

孔子为什么被国人尊崇,孔子为什么被历代推崇(7)

而从目前来看,英语仍然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英语未必是必须的基础,但一定是突破某些天花板的必要条件,所以到底该不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好好学习英语,相信大家自有公论。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