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呐喊》里面有一篇小说《一件小事》,里面写的是一个车夫帮助一个倒地老女人的故事。
初读后,感觉这篇小说很普通,小说不长,千字左右,语言也很朴实,就像一个中学生写的一样。
但再细细读来,发现这件小事里有很多不同寻常的“大”。
第一个“大”是“大北风”。小说在叙事之前写道“大北风刮得正猛”,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说明天气寒冷。在如此环境下,车夫还要出来拉人,暗示其生活悲苦,也反衬后文当中其高大形象。这个“大北风”也暗寓当时的社会环境恶劣,因为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用自然环境映衬社会环境。这个“大”写得好!
第二个“大”,是在我被车夫的行为震惊之后“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我让巡警转交给车夫。这个“大”照应前面的“没有思索”和“抓”。正因为“没有思索”所以才会“抓”,才会“抓”出“大”把铜元。我想用“大把铜元”来弥补自己的自私,但已没有用。一个“大”字更反衬自己的“小”,自己的“小”又反反衬车夫的高大。环环相扣,暗含其中。这个“大”字写的妙。
第三个“大”写我看到车夫的背影,“刹时感到高大了”。我被车夫的行为震撼了,直接描写了车夫的形象高大,表达了对车夫的赞美。
事是小事,车夫也是小人物,但鲁迅先生反复用“大”塑造车夫高大形象,让这篇短篇小说也大了起来。
这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赞美城市工人形象的作品,是知识分子向工人阶级学习的作品。
我们老师也可以用这篇小说来指导学生怎样运用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以小见大等手法来写文章。
这件“小事”不“小”,作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