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悲剧名著,为什么世界名著大多是悲剧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14 12:09:58

变成了“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鲁迅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分析东西方喜剧悲剧的原因,西方:人生有限,时不我待,强化了西方人坚持抗争以捍卫价值观的庄严悲剧感。

东方:生命无限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则使东方人以喜剧的态度对待苦难,以苦为乐,视死如归。

中国的艺术作品大都倾向于团圆结局,就算是死也要死的浪漫。《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看似在封建社会中的种种压迫让他们先后殉情,似乎大悲却在死后化蝶双飞,给人们受伤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慰。

世界的悲剧名著,为什么世界名著大多是悲剧(9)

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因惨遭分手之痛,让情侣远在天边,却又用另一种方式让他们成为了“异地恋”好安抚人们的小心脏,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国所有爱情故事不可变更的定论。

结婚永远是大结局,后面就不能写了,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后估计还会离婚,所以要就此打住,安抚中国人就要像安抚小孩子一样。

但这也是人们现实世界中的体现,我们乐于消费喜剧人物的不幸,看喜剧的时候更多只想知道这事有没有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世界的悲剧名著,为什么世界名著大多是悲剧(10)

就比如徐峥、王宝强的那些电影《人在囧途》、《泰囧》,为什么成为了喜剧?其实电影的故事本身是不幸的,一路上都是水逆、各种倒霉,可是这不幸却给人们带来了欢声笑语。

喜剧的原因其实人们并不关心,因为一旦关心,就会发现这些细节苦难仿佛在契合自己。 一旦喜剧创作者把这一部分赤裸展现,让观众意识到自己跟电影里的剧情差不多,或者是自己跟剧中角色有一样惨的可能性,观众就笑不出来了,也不会买账了。

然而在今天的社会中,大多数人其实不是为了获得更优质的生活品质而努力工作,更多是为了生存挣扎,很多人认为现实生活已经够悲惨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花钱花时间和精力去电影院、剧院去看悲剧让自己哭泣流泪呢?这不是自作自受吗?花钱买泪流,谁喜欢这样作?

老实讲,我虽然更加喜欢悲剧不过是在家里独自看,来感受这个故事带来的深入思考,但是去电影院还是更愿意看喜剧类的,谁会让自己和开心过不去呢?

世界的悲剧名著,为什么世界名著大多是悲剧(11)

放眼大陆这些年所拍摄的影视剧,引进的无论是港台还是日韩的影视剧基本都是喜剧,尽管有一些所谓悲剧开头,但最后都是类似大团圆的喜剧结尾,悲剧的开头只是为了博取人的眼球,而喜剧的结尾则是迎合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一位哲人说:“喜剧就是把个人的局限性,完整地展示给世人看”,人总是一个有限的存在,有很多无法超越的局限性,因此,人生中有很多不如意、不圆满、不顺心。

然而不轻易妥协的人们又总是渴望超越自我、突破局限,实现自己的理想。中国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肯定了现实中人们这一信念的合理性,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团圆,正是他们渴望超越自身局限的体现。

世界的悲剧名著,为什么世界名著大多是悲剧(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