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自序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生命是一种“因果”,看到“因”和“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
《红楼梦》使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领悟“慈悲”的意义。“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但是,《红楼梦》的每一章、每一回都可以单独当成一个短篇小说来看待。
《红楼梦》并没有一定的“开始”,也没有一定的“结束”。如同我们自己的生活,即使琐琐碎碎、点点滴滴,仔细看去,也都应该耐人寻味。
《红楼梦》最迷人的部分全在生活细节,并不是情节。因此,每天能阅读一点就阅读一点,反而可能是读《红楼梦》最好的方法。
宝玉,其实是《红楼梦》中的菩萨。宝玉爱每一个人,他的爱都没有执著与占有。《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宝玉的本性。
《红楼梦》的阅读,因此是一种学习“宽容”的过程。
细读《红楼梦》,有一种领悟,觉得《红楼梦》其实是一本“佛经”。
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小说这种东西是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发展出来的,首先还是要"好看"、"有趣"。
《三国》、《西游》、《水浒》都好,但是缺少一个东西,就是《红楼梦》的"青春之歌"。
人的一生,不到最后的终结,永远不知道它的结局。
林黛玉像是一个从天上下来跟大家玩了一场又走掉的女孩子。等她走了,你忽然记得有她,可是你想不起她是什么样子,她的美像月光一样,不着痕迹,是船过水无痕的感觉。林黛玉的存在,是一种心灵的存在,不是物体性的存在。
如果作者要写的是自己一生的梦幻,繁华根本是一场梦,他或许根本不在意结局。他只是告诉你,在所有的生命中,权力、财富、爱情,全部是一场空。他要告诉你,知道是空,你还是执著。知道归知道,执著归执著。《红楼梦》的迷人就在这里,明知道所有都是空的,可是每一刻又都在执著。
好的文学是真实的人生,不是一定有道理可讲。任何人的一生,像镜子一样地呈现,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吧?
贾雨村是走儒家路线的人,懂得现世当中如何去攀援成功。甄士隐是活在释道世界的人,他总是梦到一僧一道,也看到一僧一道。
"了"是结束,就是了却了,了结了,了悟了。"好",才有意义。
我不觉得《红楼梦》是一个让你领悟空幻的小说,即使一秒钟的缘分,如果珍惜,它就是很深的缘分。
作者写他这一生当中接触过的所有女性与朋友,他要一一记录下这些缘分。他不觉得短长深浅有什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一起下"凡"历"劫"的。
小说中的谐音运用:
“青埂峰”——情根。整部小说都在讲“情。”
甄士隐——“真事隐”,甄费——“真事废掉”
贾雨村——“假雨存”,贾化——“假的语言来讲人家故事”
"霍启",是"祸起";"英莲",是"应怜",都是谐音。
娇杏——“侥幸”
玉——“欲”
小说妙语摘录: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好了歌(跛足道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时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世人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好了歌注(甄士隐)
陋室空堂,当年芴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粱。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