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 像
时光回溯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在会稽兰亭曲水边,农历三月初三那一天,王羲之邀集一众名流修褉解厄、流觞赋诗,还挥毫作下《兰亭序》,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曾任会稽内史,在绍兴留下不少他生活过的遗址、遗迹。为了纪念兰亭雅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书坛名家依旧齐聚兰亭研讨书学。但被视作王羲之代表作的《兰亭序》真迹究竟下落何处?这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王羲之何许人也?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江南的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景色也恬静宜人,惹得文人墨客们诗兴大发。这是王羲之趁着正浓的酒意,提笔在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写下的句子,即《兰亭序》中的片段。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人,祖居琅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城内蕺山脚下的戒珠寺。
被后人称作“书圣”的王羲之,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摆脱了汉魏笔风,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多,著名的尚有《十七帖》《二谢帖》《黄庭经》等,可惜的是,现传世墨迹,寥若晨星,真迹无一留存。
《兰亭序》的“流传”
《兰亭序》被视作王羲之的代表作,其真迹究竟下落何处?其中一个说法是被喜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获得。
东晋以后,《兰亭序》为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所有,他在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剃度出家做了和尚,临终前又交付给弟子辩才收藏,辨才如获至宝,在梁上凿了个暗槛,珍藏起来。
后来,痴迷王羲之作品的唐太宗在购求书圣的遗作时,知道了《兰亭序》的下落,三番五次派人追问辩才无果,后派智慧过人的萧翼前往越州,施计智取,终得偿所愿!据说,唐太宗死后,唐高宗依照遗嘱,将《兰亭序》用玉匣贮藏,葬入昭陵。
还有一种说法是,《兰亭序》没有被唐太宗带走,而是被武则天得到了。那么,武则天是否将真迹带进自己的坟墓或是传给后世?史书对此都没有记载。
如果《兰亭序》确是随葬昭陵,或是枕在武则天的脑袋下边,还有重现于世的那一天。可是,昭陵曾经遭受过温韬的盗挖,并传说《兰亭序》重新流入了民间?
关于《兰亭序》的流传,还有不少民间传说,可都没有确实的考证,《兰亭序》真迹的下落,真的成了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