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及原文,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原文及翻译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25 05:12:02

【原文】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及原文,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原文及翻译(1)

顾炎武画像

【译文】我所说的圣人之道是怎么样的呢?是“博学于文”,是“行己有耻”(人说话做事的时候要有羞耻感,以错误的言行为耻,以不利于国家和人民为耻)。从自己的为人处事以至到天下国家,都是应当学习的事情;从为人子、做人臣、待兄弟、交朋友以至处理隐居出仕、交往,拒绝与接受,取得与付出之际,都是包含有耻(修己知耻)的事。知耻对于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不把穿得不好吃得不好当作羞耻的事,而以普通百姓没有受到自己的恩惠为耻。所以说,“即使万物都为我准备好了,还是需要时时处处反躬自问真诚而没有愧疚。”

呜呼!士人不把知耻放在首位,则是无根本的人,不爱好古人的诗书礼乐而多多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见闻,他的学问就是空虚的学问,靠无根基的人而讲空虚的学问,我看见他们每天都在谈做圣人,但离圣人越来越远了。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及原文,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原文及翻译(2)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启示】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本文是作者写给好友一封信的节选,主要谈为学之道。该文所说的“为学”,包括“学”与“用”两个方面:“学”主要讲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用”主要谈的是如何立身处世,充分体现了古代经世致用的问学思想。顾炎武在此文中明确提出他的为学之道,就是“博学于文”,即学什么;“行己有耻”,即自己的言行要有羞耻感以立身处世,这就是“用”。作者把“言耻”,即倡导要有羞耻感,作为人的立身根本;把爱好学习传统文化并多多学习新知识,作为实实在在的学问,否则就是空虚之学。如果以无本之人讲空虚之学,即使他天天学圣人之道,也只能离圣人愈远。该文对当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有如下三点。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及原文,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原文及翻译(3)

行思共育

一是学以致用、学贵在用。“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讲的是从个人到国家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要学习,否则将一事无成。这句话表明想要有所作为,要时时处处地学习。“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表达的意思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必然能将所学所得合理地应用于任何人际关系处理、应用于“出入、往来、辞受”任何事物。旗帜鲜明地指出学习的重要价值在于应用,在于培养行动能力。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就能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行动能力的提升需要学习者在做中学、学中做,需要教师开发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手脑并用的教学项目,教学不能拘泥知识的记问,而重在应用。中庸有云: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贵在用,好学与力行缺一不可。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及原文,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原文及翻译(4)

行思共育

二是荣辱教育、立德树人。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是教育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三观不正的人,能力越强,社会危害性越大。通过学习革除“恶衣恶食”错误的认知,达到“行己有耻”的境界,教学必须注重“德行”教育。论语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教学中要以道德模范开导学生,用八礼四仪规范学生,扫除蒙蔽在心灵上的尘埃,羞耻心油然而生。有了羞耻感的人,方可对生活中的事事物物产生敬畏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耻之于人,大矣”。立德树人的立人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时刻不能忘记思政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德、有礼,德才兼备的新青年。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及原文,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原文及翻译(5)

三达德

三是守正创新。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彪炳史册,光耀古今,我们应该发掘继承其中优秀的文化遗产,做一个“好古而多闻”的学习者,在此基础上学习吸纳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技术,使其和我们民族的瑰宝相联系,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文明,而不能以割断民族文化的本源为代价,兜售外国的东西。树再繁茂,水再汹涌,如若失去了本源也会枯死干涸的,拔本塞源必将导致树枯河干,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数典忘祖,“言必称希腊”的覆辙可鉴啊!顾炎武主张为学先做人,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做人的根本,教育工作者只教书不育人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