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是拿很多的故事来弘扬孝道,受儒家思想的洗礼,咱们中国人提倡百善孝为先,因此流传的经典故事数不胜数,但是真正的孝道可不是大道理,更不是甜言蜜语,《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很多的经典人物,有仗义朋友,有豪气的侠客,可是再多的人物在匡超人这个年轻人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的渺小。
书中说他落笔成文,才思敏捷,家境不好,但是刻苦勤奋,每日无论多么辛苦也会挑灯夜读,但是我所看到的最值得铭记的还是他最是孝顺。
本来因为生计远走他乡,得到好心人资助,才有了回家的盘缠路费,回家看到老父亲病重,哥哥嫂子又忙着分家,他不争不抢心态平和,没有怨言,利用剩余的盘缠买鸡买猪,总是贴补家用。亲戚霸占房子,他不胆怯,据理力争,不卑不亢,有胆识有魄力,勤劳能干,还治家有方。就算哥哥在不争气,后来家中失火,他也是在大火中救出哥哥和父亲,足以证明他是多么看中兄弟手足和亲情。就算他有一万个优点,依然不能改变家庭生存环境,可是从来没有放弃,依然每日抽时间看书学习,照顾父亲。
书中有一段这样描写他照顾父亲的情节。半夜老父亲需要起来上厕所,匡超人道:“不要站起来,我有道理。
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做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脆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穆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
可以看出他照顾父亲细致入微,亲力亲为,恪守孝道,没有抱怨,父亲不能起床,不能自理,他没有嫌弃,一夜几番折腾,身心疲惫还要半夜读书,古代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远不是现在可以比的。就算现在老年人住院不能起身,又有多少儿女可以这么无微不至的照顾呢?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在医院看到的一目,老太太七十多,瘫痪在床已经两年了,后来病情加重了才住进医院,五个儿子轮流照顾,但是由于这样的病人时常要翻身擦身还要换尿不湿。工程量还是很大的,医生特意嘱咐要仔细照顾,但是五个儿子连老人的三餐都不能按时保证,更不要提处理老人的卫生问题了。更加可笑的是,就在病房里,他们为了分的家产大打出手,即便医生护士劝架都不能解决。这样的事情应该不是第一次,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匡超人最让我们感动的不是他的才华和毅力,而是他特别纯真的孝道,没有一点杂念,一味地付出,不在乎外人的闲言粹语,更不在乎哥哥是不是对父亲不管不顾。
很多不明白,孝顺父母是在报恩也是在积德,自己的亲人都不能去爱,人生的其他事情又怎么会尽心尽力呢?就因为他品行良好,孝顺父母,最后才有贵人相助,感动了知县,赠送了银两,自己也是争气中了举。这才是真正的走大运有后福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