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时,评选“20年最有影响的20本书”,一本传递亲情的书信集入选。
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本书再次入选“30年最有影响的30本书”。
又一个十年过去,到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这本书第三次入选。
随着时间流逝,书目不断变化,这本书却始终在榜单占有一席之地。
它出版于1981年,至今已走过近38个年头。自出版以来,不同出版社的版本累计销售6500,000册,侵权盗版就无计其数了。
它就是《傅雷家书》。
如今,《傅雷家书》又成为部编教材名著导读选目,正式进入中学语文课本。
它与曾经畅销一时的家教书《哈佛女孩刘亦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同,它是傅家的一部大书,也是一部鲜活生动,原汁原味的家庭教育实录。
《傅雷家书》既不是家长教育儿女的经验总结,也不是作者创作出版的家教读物。其中所有书信,均傅雷家人之间传递的性情中文字,不经意笔墨,不是为发表而创作的。
傅雷挚友、作家楼适夷先生在《傅雷家书》代序中写道:
《读家书,想傅雷》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所应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怎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在对社会,祖国与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的。”
对资禀特异的大儿子傅聪,傅雷一直有意来培养。
1957年,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
“亲爱的孩子,听我的话吧,爸爸一颗赤诚的心,忙着为周围的几个朋友打气,忙着管闲亊,为社会主义亊业尽一分极小的力,也忙着为本门的业务加工,但求自己能有寸进;当然更要为你这儿子做园丁与警卫的工作: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乐趣。”
傅雷曾表示自己身心疲惫,但“得英才而育之”的痴心仍然未改。为了傅聪和儿媳弥拉,他不知写了多少字的中文、英文、法文信,总觉得在世一日,对儿女的教导不容旁贷。
傅雷与傅聪畅游西湖
傅聪真正体会了父亲的用心。1965年,傅聪在给父母的信中说:“我一天比一天体会到小时候爸爸说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我在艺术上的成绩,缺点,和我做人的成绩,缺点是分不开的;也有的是做人的缺点,在艺术上倒是好处,譬如‘不失赤子之心’。”
母亲朱梅馥与儿子傅敏
对资质平常的小儿子傅敏,傅雷也没有放松。
1962年1月,母亲给傅聪写信,谈起小儿子:
“阿敏今年暑假毕业,分配工作大概回原校当助教,不久,就要为人师了。可怜他根底浅,各方面常识欠缺,等到做事就感到贫乏,大大的不够了,还得继续下功夫。前两个月他曾翻了两篇短文章寄来,爸爸替他仔细校阅,纠正错误,还逐条加以说明。爸爸常说:‘阿敏我教得太少,心里不免内疚,现在得迎头赶上,可惜见面时间短,帮助也不透了。’”
同年3月,父亲给傅敏的信中写道:
“你该记得,我们对你数十年的教育即使缺点很多,但在劳动家务,守纪律,有秩序等方面从未对你放松过,而我和妈妈给你的榜样总还是勤劳认真的。”
1964年,傅敏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教了一年多书,深深体会到传授知识比教人容易,如果只教书不教人,书绝对教不好。越是纪律不好的班,聪明的孩子越多,他们就更敏感,这就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否则很难把书教好。”
经典译林版《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中父母与儿子之间持续十三年的往来家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文化氛围,温馨和谐的传统知识分子家庭,被誉为影响几代中国人的亲情之书。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家长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育的两个孩子:傅聪,世界著名钢琴大师;傅敏,北京市英语特级教师,正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傅雷家书》记录了这一切,其历史价值也正在于此。
以上文字编自
傅雷作品版权代理人江奇勇代表傅敏
在中国家长大会上的发言稿
下面,我们一起来划个重点!
《傅雷家书》多年来畅销不衰,却因版权问题,频频引发纠纷。
傅雷先生已仙逝,其作品的著作权于2017年进入公版。但“家书”实际是次子傅敏选编。
为保护傅敏版《傅雷家书》独有的历史价值,《傅雷家书》仍被法院判定为“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专属傅敏使用。
译林出版社被授予独家出版权。
也就是说,目前只有译林版《傅雷家书》才是唯一的傅敏选编的正版家书。
希望读者们选购时能仔细识别。
本期编辑:西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