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应该怎么看,四大名著怎么看懂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03 05:58:09

追剧

利用中午时间组织学生观看87版《红楼梦》,研讨剧中人物表演与书中人物的刻画的不同之处。

四大名著应该怎么看,四大名著怎么看懂(9)

这些沉浸式体验,不但拉近了学生与《红楼梦》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名著阅读手段,而且为师生在课堂上能深入解读《红楼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不仅学校,家长也要为孩子们创设学习名著的氛围。四大名著的学习应该是从小到大不断学习、不断巩固的过程。

小学一二年级,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阅读带拼音的四大名著绘本,也可以用听书、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经典故事。

到了五六年级,就可以鼓励孩子阅读原著,尝试从整本书入手再次学习。

到了初中,要鼓励孩子再次阅读,因为孩子不同时期的阅历不同,他们对于阅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品味文化涵养 勿以考试驱动

近几年,整本书阅读这个概念堪称火爆,学校里轰轰烈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书店里摆满了整本书阅读的系列书籍,专家讲座也经常以整本书阅读为旗号。各种所谓整本书阅读书籍、整本书阅读策略培训纷纷出炉,但这些出版和培训,通常只不过是聚焦在如何应对考试的方法和技巧层面,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今年年初,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重申了“整本书阅读”的意图,并对当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整本书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读某一类型的书,比如长篇小说、历史著作、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著作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给些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读。意图是打破单篇教学,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掌握更多阅读的方法。要求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四大名著应该怎么看,四大名著怎么看懂(10)

刘燕君校长也认为,“阅读四大名著,要摒弃浮躁,静下心慢慢品味经典。用‘小鸡炖蘑菇’的方法致敬经典,炖出味道,品出滋味。名著是用来涵养的,不是用来答题的。”

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于晓兵认为“阅读不能以考试为驱动”。他认为,先要搞清楚整本书阅读的基础是什么。“打好整本书阅读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要放开整本书阅读的限制。”

他认为,在读书问题上,有几个误区需要避免。

一个就是时间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学生大量的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作业练习所占据,常常是完成了这些作业和练习,所剩余的时间也寥寥无几,就没办法进行阅读。阅读是实践性活动,是需要花时间的,没有时间的积累,阅读很难跃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先要让孩子爱上读书,然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阅读,那么他们自然会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

第二个就是不要刻意规定必须读哪本书。学生个体各个不同,即使是同一年级,同一年龄,依然差异很大,存在性别差异、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差异,非要一刀切地要求读某一本书,违反基本的因材施教原则。整本书阅读可以走能读、爱读、扩展读,深入读的道路,但是,在这个道路上每个人遇到的书籍应该是不同的,要让每一个孩子有自己个性化的阅读。

还有,不要误以为没有读过某一本书就会产生完全无法弥补的损失,事实上,书籍中所讲的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是互补的,没有人能够读完所有的书,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

接续文化根脉 学习语言之美

近几年,似乎没有人再讨论要不要读“四大名著”了。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代表的白话小说,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

在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四大名著不可或缺。从水泊梁山到遥遥西域,从由盛而衰的荣国府到三分天下的魏蜀吴,那些浅近通俗的文字,描绘着华夏大地各色山川风物,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写尽了人情世故。我们从中体味汉语的魅力、叙事的技巧,感知人情冷暖、世间万象,更接续起作为中国人的文化根脉。

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是,《红楼梦》:含蓄典雅,好语如珠;怒骂嬉笑,皆成文章;注重炼字造句,推陈出新。《西游记》:诙谐风趣;官话和淮安方言生动活泼相互融汇。《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辞约意丰,耐人寻味;文采飞扬,富有音乐性;半文半白,多样统一。《水浒传》:极具口语化。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富于表现力。

《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开篇第一回。《西游记》的语言特点是谚语用的多,比如“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借你口中言,传我心中事”,“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等,数不胜数。

四大名著应该怎么看,四大名著怎么看懂(11)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周先慎的《简笔与繁笔》的评论非常精彩。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四大名著应该怎么看,四大名著怎么看懂(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