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民国一代才女萧红的后期作品,于1940年在香港完稿,著名作家茅盾曾经评价《呼兰河传》既是一篇叙事诗,又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同时是一首凄婉的歌谣。这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呢?带着这些期许通读了此书,从个人角度写一点随笔。
文中的呼兰河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位置的一个小城,一个只有两条街的小城镇,小城人生活空间简陋,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所有的人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普普通通。
而在童年时期的萧红眼里,呼兰河的景色是美丽的,呼兰河的人们也是鲜活的、善良的。我自小也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可对农村的印象却仅限于夏收时和小伙伴穿梭于麦场,捉迷藏、爬麦秸垛,另一季就是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田,再有的就焦灼阳光下尘土飞扬的土路。但是读了《呼兰河传》小城呼兰河的所有风景及人物便真实的在我眼前展开了,犹如一幅风土画,这得意于萧红的描写,朴实生动,从容活泼,从字里行间品味出一种安静的凄然,这种叙述的语感舒展自如,感觉是平和也是悲凉,是包容也是无奈。
此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讲述小城呼兰河的卑琐平凡人的实际生活。第二章主要写呼兰河人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呼兰河人在这些信仰风俗中找到了他们卑微的生存理由和乐趣。第三、四章主要写祖父和硕大的后花园,构成了“我”童年的全部回忆,展现了“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第五、六、七章由景物转到人物,写了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一家等一系列人的悲惨故事。
全书以善良而慈祥的祖父,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古怪的有二伯,坚韧的冯歪嘴子为人物主线,讲述着她美丽的家乡,文字朴素流畅,尽管有些凄婉,有些忧郁,但那份动人是真实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祖父一个人温暖了萧红的整个童年,后花园在萧红心底就是一座精神家园,文中写到:“太阳在院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飞上天似的。虫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这一段话简直是精妙绝伦,节奏明快,清晰地勾勒出童年萧红快乐时光。是我阅读本书最喜欢的章节。
独属于萧红的一生无需世人再去评判,她对爱与自由的追求方式来源于性格,而性格的形成源于她的成长背景,太多太多的人在经历的当下,都会因为正在经历着而无法判断由此带来的结果,也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失去,什么是成长,什么是喜悦,什么是悲伤,而所有这一切都带有不自知的宿命的味道。
感谢萧红的才华呈现给读者这么好的作品,感谢才华在她颠沛流离的一生始终被保存,而她始终没放弃它,物是人非,经典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