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得过的奖,傅雷家书获得过的奖项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26 01:56:38

(本文大概:2967字 阅读需要:6分钟)

中学期间读过《傅雷家书》,当时只是当成经典名著而读,如今重读《傅雷家书》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不过,通过《傅雷家书》看到父亲不仅像山一样巍峨高大,也似水般温情脉脉

傅雷与家书

先简单介绍一下傅雷。如果没有听说过傅雷,肯定读过或听说过他的译作,比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世界三大吝啬鬼之一《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诺奖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还有《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此外还有伏尔泰《老实人》等。傅雷(1908.4.7-1966.9.3)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和教育家。

傅雷一生坦荡刚毅,在 “文革”期间被划为“右派”,1966年傅雷遭受红卫兵的凌辱,愤而离世,其妻子朱梅馥与之相随。这正如傅雷在书信中写道:“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再说一下《傅雷家书》的背景,这些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书信。在这12年期间,信件数量有300多,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书信中记录了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

傅雷家书得过的奖,傅雷家书获得过的奖项(1)

父爱如山

傅雷的大儿子傅聪自幼学钢琴,几乎每天练琴7小时。1954年赴波兰留学,这也是《傅雷家书》的开始,之后获得“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后,傅聪一方面是为了艺术背井离乡,另一方面由于傅雷被划为“右派“,以免受到影响。也许恰恰因为傅聪浪迹于五大洲,成为世界钢琴大师。

儿行千里“父”担忧

不止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父亲亦然担忧。这是傅聪前往波兰后父亲的书信,担心和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再看一下这段最具有代表性的长辈内心矛盾心理,部分内容:

“好吧,我们不再要求你多写信。我也忙,可是我十分钟一刻钟就能给你写上一张纸。只要你不嫌繁烦,我可以常常跟你谈天,譬如听我独白。”

嘴上虽说“你忙你的,不用担心我”,心里却希望常联系。无论面前有多大的困难,只要电话一响起,瞬间能够笑盈盈地接电话

冰与火之爱

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傅聪练琴的场景:

“在楼上工作的父亲,从琴声中觉察异样,从楼梯上轻轻下来。傅聪见父亲来了,吓得什么似的,连忙又回到琴谱上去。”

前面提到傅聪每天练琴7个小时,而作为父亲的傅雷依旧严格要求,他知道通往艺术的道路异常艰辛。同样,前一阵子公开结婚的郎朗也是在父亲几乎不近人情的管教之下练习“童子功”。

父亲这个角色一直具有像冰一样“冰冷无情”,背后却有火一样的温情

傅雷家书得过的奖,傅雷家书获得过的奖项(2)

冰与火之爱 (图片源自作者制作)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

这段描写很温馨,就像小孩子出门前,家长会为孩子整一整领子、理一理袖口。也只有最亲的人才会知道最细微的习惯,也只有最亲的人才会告诉最细致的建议

艺术指导

当傅聪处于恋爱时期,傅雷担心儿子偏离了生活重心,写信提醒: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还讲述自己年轻时恋情,现身说法,作为过来人提醒儿子需要以艺术为重。这种对艺术的追求,确实影响着傅聪。傅聪在80高龄依然出现世界各地音乐厅,被尊称为“傅爷”。

傅雷家书得过的奖,傅雷家书获得过的奖项(3)

艺术第一 (图片源自作者制作)

另外,书信中少不了拉家常,谈论生活琐事,比如:

“上星期我替恩德讲《长恨歌》与《琵琶行》,觉得大有妙处。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

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书香门第。傅雷亲自翻译一些有关音乐名人的文章寄给儿子;通过儿子邮寄过来的作品,指出不足,赞赏亮点,也为儿子取得成绩而高兴。此外,傅雷的妻子还给儿媳写信推荐一些书籍,以提高艺术修养。

傅聪说:“我觉得,60岁以后才真正懂得音乐!”经历了生活,体会到音乐的本质。这也许就是傅雷所讲的“艺术第一”的智慧。

人生导师

在傅聪纠结如何选择导师时,傅雷用自己的生活智慧给予帮助,这种方法将问题变得十分清晰、有条理。部分内容如下:

“现在让我来替你做一件工作,帮你把一项项的理由,放在秤盘里:〔甲盘〕(一)杰老师过去对你的帮助是否不够?假如他指导得更好,你的技术是否还可以进步?(...)〔乙盘〕(一)苏联的教授法是否一定比杰老师的高明?技术上对你可以有更大的帮助?(...)〔一般性的〕(八)以你个人而论,是否换一个技术训练的方法,一定还能有更大的进步?(...)”

自己斗胆将这种决策的方法称之为“天平决策法”,将问题转放到一个天平上,两种选择分别位于左右托盘中,客观地列出各自的利弊,就像砝码不断添加到托盘中。再结合自身的情况,也列出问题清单,形成天平支点。最后,根据天平的倾斜程度,作出满意的选择。学会了选择就是生活大智慧

傅雷家书得过的奖,傅雷家书获得过的奖项(4)

天平决策法 (图片源自作者制作)

傅雷夫妇在告别世界前,写好遗书,交代好一切,静静离开。最让人触动的是一处细节:留下53.30元现钞,作为两人的火葬费。干净,从容,壮烈。就像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话语:“自己也和我过去的灵魂告别了;我把它当做空壳似的扔掉了。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看穿生死,生命永恒

《傅雷家书》与《曾国藩家书》齐名,不论子女或家长都有必要阅读和学习。家书,在信息化的今天,基本消失不见了。不过,家书中的亲情和精神会继续传递

家书抵万金

“以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通信即慢又单一,一封“家书抵万金”。现在通信方式全变了,短信和电话用的也少了,因为在用“国民级应用”——微信。2019年微信公开课发布《2018年微信年度数据报告》的数据显示:月活跃用户突破10亿,每天有450亿消息发送。

傅雷家书得过的奖,傅雷家书获得过的奖项(5)

微信通话

简单计算一下,我国14亿人,那么几乎会玩智都在用微信;平均每人每天发45条消息。便捷的通信让家人之间的联系更便捷,特别父母能够与子女视频通话。同样数据也证实父辈们视频对象是子女。

同样,即时通信方式让人们再也无法体会:思来想去地写信、急急忙忙去寄信、望眼欲穿地等信、收信时欣喜若狂、读信后百味杂陈。唯一与之类似的感受换成了:一遍遍看手机,反复查看消息,心里一直纳闷:“Ta怎么还不回消息呀?”

家书在父母那里化为一条条语音,一次次视频。是时候查看一下自己的通话记录和聊天信息了,计算一下多久没有给老爸老妈联系了。就像一个段子讲的:给老爸发送一条消息“我爱你”,老爸会直接机智地问一句:“要多少生活费?”

大海,很蓝

小时候问我老爸:“大海是什么样的?”不善言辞的老爸,想了一会,感慨道:“大海,很蓝,很蓝!”至今,这句回答在脑中一直回响。看来,我需要继续问老爸:“大海为什么那么蓝呀?”

傅雷家书得过的奖,傅雷家书获得过的奖项(6)

大海

今天是父亲节,你准备给老爸做些什么呢?打一通电话,送一束鲜花,写一封感谢信,做一道拿手菜,拍一张合照,还是和老爸喝一杯呢?

Tips 父亲节的由来

世界上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由斯多德夫人倡导的。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曾参加南北战争。斯多德夫人的母亲难产过世后,她的父亲一人抚养、教育6个孩子。在她父亲去世后十分想念,于是提出设立父亲节以表达感恩和敬意,后来每年6月第3个星期日成为美国法定父亲节。

我国大陆暂时没有设定法定父亲节。中国台湾将8月8日定为父亲节。因为“八八”读音与“爸爸”相近,同时“八八”连写又很像“父”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