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写爱莲说时的时代背景,周敦颐的简介爱莲说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28 06:47:45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还有孔子把年龄和人生的参悟总结的极经典的那段: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两段儒学经典,其实都和周敦颐提出"至诚"和"主静"的道德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认为,人性有五品,即刚善、刚恶、柔善、柔恶和中;适中是最完善的人性,其余诸品皆有缺陷。只有达到"至诚"境界,人性才能完善。因此“适中”就是顺应人性,而此时*已经达到通透的境界,正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那么此时的*就不再是私欲,是一种升华的崇高。

周敦颐写爱莲说时的时代背景,周敦颐的简介爱莲说(17)

周敦颐政治主张的中心是"顺化"。指出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圣人修仁义之德,万民才能接受教化,化而为善。这与当年的红军打天下,以广大贫民百姓为核心的思想多么接近啊。得民心者得天下。

周敦颐此生著作仅有《爱莲说》、《太极图说》与《通说》;但其思想被后世誉为“理学开山鼻祖”。

最后:

一篇文章写不尽那宋史理学,更写不尽周敦颐此生光明磊落,一心求圣洁,为民造福的思想光辉。周敦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整个大宋,甚至在当下的千秋万代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周敦颐写爱莲说时的时代背景,周敦颐的简介爱莲说(18)

而在周敦颐的后代中,*、鲁迅(周树人)皆是他的的后裔,尤其在周总理的勤俭克己、为国为民、几无私欲的作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周敦颐的一代圣贤的身影和精神,这种祖上传承的风骨,是世世代代不会泯灭,也不曾泯灭的。

周敦颐一生为官30余载,辗转10来个州县,他官职虽小,却从不懈怠,他的清廉还有一段”假死“的故事。1054年任洪州南昌知州的他,日理万机,终日不得休,终于有一天他大病一场,以至于“假死”过去。其好友潘兴嗣赶来为他料理后事,看到他整个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清贫得让人掉泪。不过还好,这仅是一次昏厥,周敦颐昏死了一日一夜后,又奇迹般苏醒过来。

周敦颐写爱莲说时的时代背景,周敦颐的简介爱莲说(19)

这一段历史让我看到了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在西花厅总是手持笔头,歪头睡去的影像,时光流转了几千年,但那人、那事、那性情却总会在出现惊人的相似。然而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圣人”为我们的现世安稳负重前行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