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服三部曲为什么有四部,臣服第三部讲的是什么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29 00:26:17

而康熙皇帝等到南方的危机排除后,半壁江山初趋稳定时,才帝气侧漏、霸相毕现。

此时,北方的民族矛盾及中俄边患危如累卵,摆在康熙的面前,有2个战略的选项,一是将蒙古、俄国都以外族敌视之(历来常规的做法);二是因势利导、分而治之。

多伦会盟后,他成了蒙古的大汗。其执政视野变得更加广阔,更善于高屋建瓴地判断国势。

一句“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凸显了与唐太宗“以藩为屏”御边思想的异曲同工和殊途同归,同时也表明了满清的统治难度正在改善之中。

为此,必须在北方各游牧民族的心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而不是靠靡费民力,勉养兵勇,修筑长城,分兵守之。

由此省下来大量的国力资源,去修复因连年战乱给中原所造成的创伤,这才是高明的帝王“固本培元”的治国上策。

剑雄品评”认为,康熙大帝所面临的北方之患,比起唐太宗所临的边患,要更为严重。因为中国之榻侧,多了一个正在苏醒的俄罗斯。

仪表非凡、高大魁梧,世界上最高的皇帝——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帝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率先掀起了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运动”

一时间,欧洲在科学与艺术上的枷锁顿解;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缔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大英帝国和欧洲大陆拜工业革命所赐,纷纷凤凰磐涅、蝶变飞舞。而俄国却因长期陷于“农奴制”的黑暗,一直在闭关锁国,文明步履迟滞。

就是这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彼得大帝,以一场艰苦卓绝的长途师习欧洲之旅,给俄国打开了欧洲发展的文明之门;

用权力和睿智,挑战既得利益集团数百年的无知与孤立,进而推动了俄国巨大的变革。将数百万俄国人拖离出至暗时刻,使俄国的版图不断地向外拓展,由此,俄国进入了近现代国家的行列。

臣服三部曲为什么有四部,臣服第三部讲的是什么(9)

两位大师级帝王的巨擘,在中国的东北边、西北边轰然相击。

亚洲级帝王康熙大帝出掌刚柔兼济,和缓而坚定。在蒙古、新疆、西藏各实力集团,都有沙俄黑手在背后策动的情况下,和联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大破噶尔丹叛乱,统一漠北喀尔喀蒙古(今外蒙古)及哈密地区,击溃准格尔漠西厄鲁特蒙古(今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而后以“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分封以制其力”、“崇释以制其生”的联姻、划界、崇佛的三部曲,对历朝皆桀骜不驯的蒙古,进行因势利导地细嚼慢咽,成功地驯服出大批对满清既忠且勇的蒙古兵将,为满清各代所役使。晚清的僧格林沁所部就是一例。

可见,康熙联蒙的路线图极为灵活清晰、快而不乱。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康熙联蒙的太极,挟中国文化的收敛深沉,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蒙古大草原上空灼灼生辉。

世界级帝王彼得大帝出拳迅猛而刚烈,似伏特加辛辣的冲劲,强烈而又澎湃。17世纪中叶,俄国已完成对西伯利亚的征服,于1666年派遣一支哥萨克部队,进入黑龙江流域,筑雅克萨城,试图囊收中国满洲。

此时年少的康熙大帝尚在思量,如何对自身机构动手术。别说北顾无暇,连南面尾大不掉的“三藩”还未解决。尽管忧心忡忡,康熙却不改变出击方向,等平三藩、收了台湾再说。清廷强忍伏特加的酒劲,一任哥萨克的酒液在东北的咽喉处肆意冲撞。

直到平三藩、收台湾后,方决定驱逐黑龙江流域的俄国势力。1685年,令彭春将军率陆军、水军,携百门火炮,自齐齐哈尔出发,一举将雅克萨城摧毁。

俄人不甘战败,又潜入黑龙江区域,并重建雅克萨城。清军再行雷霆一击,俄人几乎全军覆没。由此康熙朝捍卫了东北150多年的和平稳定。

臣服三部曲为什么有四部,臣服第三部讲的是什么(10)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