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草原上的小木屋》,原因只有一个,最近刚看完,还要求孩子也读了,并一起讨论了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草原上的小木屋》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对美国白人夫妻带着三个小孩,响应政府号召去印第安人居住地垦荒的故事,荒地开辟出来了,却又因为政治原因放弃了,最后离开了这片土地。
小说主要以小姑娘萝瑞的视角展开,写了爸爸妈妈如何带领一家人穿过丛林,跨过溪流,来到荒凉的草原的过程,尤其详细的描写了爸爸是怎样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建起来一桩小木屋。
因为写实,我觉得如果环境允许,读者完全可以按照书上写的复制出一桩同样的木头屋子。
而这一点又是我最感兴趣的,也是最感动的,外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更注重身体力行,而且特别强调这种实实在在的生存技能,这是我们中国父母所欠缺的。
小说以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种族冲突为背景,但小萝瑞一家主动释放善意和尊重,从而赢得了当地印第安人同样的回报,也从侧面可以看到作者的态度:种族平等,爱和尊重是解决种族问题的根本。
小说读完后,我问孩子,萝瑞一家最后离开了草原,放弃了辛苦修建的房屋,还有辛苦一年开垦的土地,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值得吗?他们真的没有收获吗?
孩子说,他们看到了一路的风景,他们认识了许多人,还有经历了许多故事,这也是收获。
我问,你认为罗瑞一家以后会怎么样?
孩子叫到:会一直在路上!我也喜欢这样的生活!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完了,倒也说不上是我最喜欢的书,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自己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
读书,很多时候是看眼缘的,随心而已。
读书路上,且读且挑选;成长路上,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