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好的事实论据,读书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05 08:46:20

欧阳修:“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在阅读方面,欧阳修平生惟好读书,主张好读、勤读、多读、巧读。欧阳修在《归田录》一文中说:“在西洛(即西京洛阳)时,尝语寮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此处,“小说”一词,指经书以外的诸子百家以及杂记、笔记等。“小辞”,指词曲小令。欧阳修主张读书要做到好读、勤读、多读、巧读。从欧阳修的言谈之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他勤奋读书的忙碌身影,或坐或卧,抑或上厕之时,充分利用分分秒秒看书。不仅如此,他在《归田录》的同一篇文章中,还谈及做文章要做到“三上”。“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所谓“三上”,即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思考文章的构思布局、遣词造句,打好腹稿。写文章如此,读书亦如此,要如饥似渴,抓住一切时间,多读多思。

读书好的事实论据,读书的事实论据有哪些(13)

读书好的事实论据,读书的事实论据有哪些(14)

张载:读中求疑

张载,北宋哲学家,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长期在陕西郿县横渠镇讲学,被时人称为横渠先生。其弟子多为关中人,学派被称为“关学”。有《正蒙》《横渠易说》《文集》《张子语录》传世。他在如何读书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现就其中读书求疑的论述,与书友们分享。张载倡导读中求疑,倡导“于不疑处有疑”。张载在《经学理窟》一文中谈道:“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提出读书要做到读中求疑,很有意义。我理解,读中求疑有两层含义:一是读书过程中,“释己之疑”,解决不懂的问题。一遍读不懂,不懂即是疑。再读几次,或许读懂了,释己之疑。二是读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质疑、怀疑。对所读文章、所读书籍的观点、论据、史实等等,“于不疑处有疑”,或发现书中的错讹,或提出自己的质疑,或产生自己新的见解。如此求疑,读*得更牢固,读书更有收获,读书更有进步。读书求疑,岂不妙哉?

读书好的事实论据,读书的事实论据有哪些(15)

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宋代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有《陆放翁全集》传世。在论及读书方面,陆游有几则名言流传至今,给我们以启示,现与大家分享。其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在《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谈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里,陆游一方面道出了古人读书、做学问从来不易,须勤奋刻苦,不遗余力,少年努力,老有所成;另一方面更强调了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不够的,与实际相比还是肤浅的。如果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书本中的知识,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本领,还是要靠躬身践行。其二,“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在《剑南诗稿·读书》中提出:“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这里,“元元”是指庶民、百姓。陆游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富贵而读,是为了百姓而读,表达了陆游高尚的读书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读书好的事实论据,读书的事实论据有哪些(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