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情节,桃花扇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07 13:28:20

《桃花扇》是清朝孔尚任的作品,这部作品将明末清初近两年间的风起云涌和众生百态生动完整的呈现出来,在中国古典戏剧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尤其是通过对人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心胸抱负,人物群像中,人物行为独立、丰富、复杂,不落窠臼,比同类作品更具有跨越时空的审美价值。

《桃花扇》是清朝孔尚任的戏剧作品,它将明末清初近两年间的风起云涌和众生百态,生动完整的呈现出来。论其创作方法,与《清明上河图》和《红楼梦》相仿,通过描绘群生相,将民俗风情尽收眼底,众生百态被塑造的栩栩如生。

桃花扇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情节,桃花扇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1)

《桃花扇》发生在改朝换代的特殊环境中,众多人物各有特点,事件动作流畅完整,而且孔尚任没有将剧作中的人物当作为说教的傀儡,而是让这些角色自身独立,拥有灵魂,并将它们恰如其分的融入在故事背景之中,推动情节,集中矛盾冲突,浓缩的展现了一段历史时代的悲欢离合。本文从人物本体和作者与角色的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桃花扇》的人物独立性。

一、从人物本体看人物独立性

故事发生在明末,背景复杂多变,先有东林党和魏党余孽之间水火不容,但随着崇祯皇帝的自*,明朝内部各种势力开始明争暗斗,或发动兵变,或拥立新君,各种矛盾一触即发,各方人马各怀目的纷纷行动,全国的境况变化只在朝夕。《桃花扇》仅十万余字,便把一个时代的众生相展现出来。有迂腐文弱的东林文人,有不让须眉的众多女性,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可感,真实生动。

首先,以柳敬亭为例,孔尚任对柳敬亭不惜笔墨,充分展现他的品性才能。一开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他曾是阮大铖的门客,在得知阮为魏党余孽后,愤然离席。此举得到东林党人的赞赏。当然也有观众认为柳敬亭的离席只是顺应大多数人的决定,不过庸庸之辈而已,那么直到他主动请缨去军营,成功阻止左良玉起兵,则足以看出他的胆识才能过人之处。柳敬亭是一位评书艺人,儒生向来不屑与艺人为友,然而他们却能与柳敬亭成为莫逆之交,在看到他高超评书技能后,称他的人品更是盖过他的说书才华,曰:俺看敬亭人品高绝,胸襟洒脱,是我辈中人,说书乃其余技耳,可见众人对其人格品质的敬佩。

桃花扇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情节,桃花扇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2)

他的故事线一直持续着,在他成为左良玉的座上宾之后,得享富贵,却在危难关头为大义冒死请缨,帮传檄文,最终入狱。再遇侯方域,更是一路相助,共同沉浮。两次冒险请缨,无须多做评价,柳敬亭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在剧中,他是个配角,却个性十足,生动形象,并且他自始至终都有上场任务,在《桃花扇》中自成一派,独立完整。再如杨文骢,典型的官场人物形象,在水火不相容的东林人和魏党之间游刃有余,能与双方都诚意相交好。孔尚任对杨文骢的塑造方法与柳敬亭不同,杨文骢的出现总是通过细节表现。比如他给阮大铖出招,打算帮其招揽侯方域归为门下,所以第五出“访翠”中的杨文骢,是全场的焦点,看他的举止表现:话语不多,左右逢源。他身为阮大铖的说客,却对侯方域不露一字,而是暗中“下套”,直至“水到渠成”。杨文骢聪明,知人弱点,摸准侯方域爱美人爱面子却又怯懦的特点,用计让侯方域身陷困境不得自救,倒是李香君戳破杨文骢的计谋,帮侯方域反唇相讥,杨文骢才悻悻而回。然而当侯方域遭阮大铖陷害,杨文骢又前来报信,帮助侯方域离开。

阮大铖势力再起,文人势弱,杨文骢仍然在两方旋,为文人说话。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杨文骢是阮大铖的“理想型”人格,因为阮大铖希望能够与东林人交友,探讨人文艺术和气节人格,以便后世留下清名,但是不忍心舍弃自己在魏党的既得利益,因此为难。而杨文骢则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两点,既有名利,又能自保。此人动机无法一语点破,他的性格圆滑,是久经官场才有的“特殊品质”,但做事又有底线。读来细品,便能意识到杨文骢的生动性和复杂性。剧作中,其台词更是精巧惟妙,与形象相配,行动动机始终一致,生动实感。

更为出众的是女性角色,比如郑妥娘(丑),仅出现两次,却显风趣泼辣:

(丑)让我风流郑妥娘。……(丑)呸!你们男风行头,要我们女客何用。(小旦)我们女客得了宠眷,做个大嫔妃,还强如他男风哩。(丑)正是,他男风得了宠眷,到底是个小兄弟。(净)……(丑嗤笑,指介)你老张的鼓锤子,我曾试过,没想*。

桃花扇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情节,桃花扇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3)

《桃花扇》中的人物从背景到结局,从内心活动到外化动作都描写的详实准确,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有着各自的故事线索。

在这里,有为生存碌碌而行的人,也有舍生取义的人。每个人物身上矛盾冲突集中,台词有个性,事件线索连贯流畅,前后照应,使剧中人物形象独有风格又不突兀,与大背景融为一体,完整,独立。

二、从作者与角色的关系看人物的独立性

《桃花扇》是一部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但同时它也是一部

戏剧作品,戏剧使用的语言是代言体。因此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中,人物应该独立。而很多的中国戏剧中,都是作者在说话,将自己的观点等强加给人物,或者是表现伦理中人物挣扎矛盾的共性,而缺乏个性的宣泄,比如《琵琶记》。而《桃花扇》中,人物个性十足,并且与自己产生一定距离,孔尚任笔下的人物用事件和动作说话,做自己的事,说该说的话,形象各异,孔尚任只是远远遥控,不再强行干预,所以,不论是人物个性,亦或是时代下的人物共性,只待观众(读者)、后人赏评,而且距离感使作品的悲剧性更加沉重。不同于《窦娥冤》中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的老天爷,《桃花扇》中的生死祸福,悲欢离合尽在人间,使得这种悲剧更加具有现实主义的震撼力和持久性。

但是“入道”一出,尚需要重新思考它的合理性。这一版《桃花扇》仅相较于欧阳予倩的版本而言,结尾更加深刻,因为欧阳予倩当时身在战争年代,所以此时的价值观难免偏颇,才会有那种结局,时代性可以理解,但不可取。孔尚任则身处新朝的和平时代,身为旧臣,结局会上升到一种“道”超然的层面,涉及到哲学的精神,所以某种程度上,这种出世的态度更加具有个人精神,具有哲学意义。

桃花扇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情节,桃花扇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4)

但是他将“道”狭义化的理解为国破家亡后的避难所,就难免有些局限,比如,众人去祭拜先皇,给英雄以仙位,坏人刻意写死等,有取团圆之意,使原本可以非常深刻的悲剧性弱化。另外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关系也处理的较局促:

(外)你们絮絮叨叨,说的俱是哪里话。此当地覆天翻,还恋情根欲种,岂不可笑!(生)此言差矣!从来男女室家,人之大伦,离合悲欢,情有所终,先生如何管得?(外怒介)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在那里,均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跟,割它不断吗?

【北水仙子】堪叹你儿女娇,不管那桑海变。艳语淫词太絮叨,将锦片前程,牵衣握手神前告。怎知道姻缘薄久已勾销;翅楞楞鸳鸯梦醒好开交,碎纷纷团圆宝镜不坚牢。羞答答当场弄丑惹得旁人笑,明荡荡大路劝你早奔逃。

(生揖介)几句话,说的小生冷汗淋漓,如梦忽醒。

男女主角经历悲欢离合后,本有人物自主选择的自觉,作者却处理成被人强行呵斥,才突转修道,这种方法非常草率,不负责任,人物一瞬间由活人变成玩偶,失去其原本的精妙活泼之感,使原本可以超脱升华的主题的结尾沉了下来,甚为遗憾。

虽说结尾处有些草率,但是仍然不能否认其整体的价值所在,《桃花扇》将一世浮生尽收笔下,也算精彩。纵比《牡丹亭》《西厢记》,明清传奇比南戏、元曲等背景磅礴,情节详实,人物众多,主题深刻;横比《长生殿》,《桃花扇》则结构紧凑,情节详实得当,人物生动可爱有个性。

桃花扇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情节,桃花扇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5)

戏剧作为代言体艺术,作者距离人物越远,越能听到人物的声音,人物的整体形象也就更容易显现出来。孔尚任把传奇的形式与故事内容恰如其分的相合,有机统一,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桃花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