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的写作背景,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我的阅读感想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07 14:14:26

阅读萧红《祖父的园子》

历代文士赏析文章都要求“知人论世”,也就是说理解分析一篇文章得先弄清楚作者背景,时代背景,不然会望文生义,会错文意,无法真正领略到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中心思想,无法体会文章的美学意义和作者人生境界。也即是你没能从欣赏文章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上篇我们强调过,最能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关键是:先培养个人美学感触能力,技巧作法是其次。

萧红幼年丧母,生活无着,屡遭抛弃,在异乡颠沛流离中病死,年仅31岁。创作此篇《呼兰河传》时,正值战火连天,异地抱病,她自然留恋回忆起儿时贫穷愚昧却又安定的故乡一一呼兰河。但故乡的落后又令温暖回忆掺杂着无法言说的凄凉和哀伤。看这荒诞的世界似乎自己是局外人,但生存的本能强迫她继续毫无快乐的苟活着,如果自己愚昧不自知还好,但自己却清醒得象是被绑在病床上失去麻醉药力的手术患者,那种伤痛和绝望的交织情感统统变成了这篇半自传式的名篇《呼兰河传》。

冷酷的上天既赐予她无与伦比的才情灵气,同时也安排她命运多舛的一生。很多人鄙视她感情生活不纯洁,甚至怀疑她抛弃自己生的孩子。但凡一个人饱历长期衣食无靠的生活,男的不做贼,女的不做妓,我都非常佩服他们忍受生活的煎熬守住道德的底线,通过了命运的考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痛苦的历炼中没有放弃上天的使命召唤,拿起笔用自己千疮百孔的心灵去抚慰同样水深火热的苍生,写下了如许令千百年后人们在悲苦中倍感快乐温暖的文字。犹如一个身患绝症的小孩子,伸出她柔弱的小毛,一再抚拭同样悲痛欲绝亲人的眼泪。

在此节录一些当时前辈对萧红文笔的评价:

1、文字背后透出的那份敏感,那份向往,那份遗憾,那份释然,那份沉默的关怀,它真正超越了常人对故乡局限于小我的深情回忆。鲁迅称之为灵气。

2、萧红的语言风格是无人可以摸仿与超越的,因为世界再无如此敏感而天才的灵魂,在命运回音壁似的往环激荡之中把痛苦风干,到年老的时候,拌上童年清纯无染的目光,在秋日的午后下酒。

《祖父的园子》乍看是一篇平庸的文章,如果没有呼兰河荒凉灰冷的背景陪衬,那一份绝对灿烂的天真与无忧无虑,亦难得令人如此动容: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这是萧红窝在香港潮湿狭小的公寓,拖着病体写下如此欢欣无邪的文字,完全沉浸在她死后灵魂回眸的人间伊甸园。战乱病床上,她临终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同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我宁愿相信,此时引领她灵魂的天使看过她如许温暖欢欣的作品,绝不会象自命维护道德的世间人类,念念叨叨她的人生污染处,而是毫不犹豫直接引领她到天堂最高处。

如果要学习一些写法技巧之类,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真正令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哪一篇真切些。以后练习作文写愉快心情该如何选择环境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又如何描述?最高技巧即无技巧,只管写出内心真实的大白话即可。

(同时可阅读萧红的另一篇文章《火烧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