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6月1日,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和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笔名萧红、悄吟等。1942年,一代才女病逝于香港,享年31岁。
来自360图片,致谢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这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中的一段文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快乐又幸福的女孩。
祖父给了萧红童年生活难忘的温暖记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作家萧红长篇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其实这是萧红“半生尽遭白眼冷遇”,仅存的一丝温暖记忆。
不幸幼年丧母,又遇时代动荡。萧红的父亲名叫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萧红八岁时,母亲姜玉兰病故。同年,父亲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弟感情一般。幸亏,祖父张维祯很疼爱萧红,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带她种菜,还教她读古诗词,可以说是祖父给了萧红童年生活难忘的温暖记忆,萧红的童年生活还算比较幸福。
抗婚叛离家庭,一生颠沛流离。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给呼兰县驻军邦统王廷兰之子王恩甲。1926年萧红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当时由于家道败落,生活困顿,父亲逼婚,导致她没能继续上中学,辍学在家。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父亲被迫妥协。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在第一女中,萧红就在校刊上发表过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诗,参加了抗日爱国运动,并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面。1929年祖父去世,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1930年秋,萧红初中毕业。她不顾父亲反对,毅然背叛家庭,逃婚来到北平,并进入女师大附中读书。
1927年,萧红考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女中读书,喜爱绘画和文学。
1931年2月初,未婚夫王恩甲追到北平,3月中旬,两人一起离开北平回哈尔滨。后随家搬到阿城县福昌号屯,被迫与外界隔绝。后来又与王恩甲在道外十六道街东兴旅顺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临产期近,王恩甲不辞而别。据说,王恩甲可能也是没有经济来源逃离的,也有说可能是遭到了意外。总之,在这期间,怀有身孕的萧红生活困顿,失去经济来源,连住旅馆的钱都没有。也是在这期间遇到萧军,在他的资助下,分娩生下一个女孩,由于无力抚养,孩子送人,但不幸的是孩子送人后不久便夭折了。后来,萧红与萧军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上时代的动荡不安,他们也疲于奔命。
恋爱失去自我,身心受伤太深。当时的报社记者萧军救出了*的萧红,萧军发现了萧红写作上的天赋,萧红也感激萧军的英雄救美,两人虽然积蓄不多,却开始了为期几年的夫妻生活。这时期萧红萧军两人合作出版了散文集《跋涉》。东北战乱,两人辗转到了上海,结识了鲁迅。在鲁迅的指导下,萧红的才气逐渐显露。萧红出版了她的成名作小说《生死场》。萧红萧军两个人的感情在文学史上是一段凄美而又浪漫的佳话。但是萧红萧军之间的隔阂是怎样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分道扬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