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我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难忘的场景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07 14:13:17

萧红与萧军,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萧军其实是个处处留情的人,两人同居五年多,他在感情上的旁逸斜出,每次都戳得萧红流血、颤栗。在上海期间,他们经常为此争吵,萧军脾气暴烈,有时竟将萧红打得鼻青脸肿。他自己可以处处留情,但骨子里却不能原谅萧红的过往和现在,和萧红相处开始就没打算让萧红做自己的终身伴侣,在他的眼里,萧红身上有污点,不安分,不适合做他的妻子,他一次次对她家暴,冷落,白眼,但萧红一次次选择了原谅。1936年,萧军的新恋情令萧红满腹愁郁,萧红黯然自伤:我不是少女,我没有红唇了。我穿的是厨房带来油污的衣裳。萧红终于看清了自己的这段感情,再也无法容忍了!1938年初,两萧与端木蕻良等作家前往临汾,又到西安,萧红发现自己*了,仍坚决与萧军分手。她对聂绀弩倾诉:自己依然爱萧军,但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忍受屈辱太久,我不知道你们男子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气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不忠实。可怜的萧红把自己当做别人的妻子,人家又何曾拿出真心对待她!

患上结核,缠绵病榻,命丧庸医。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 26岁的萧红结识了东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互生好感,随之相恋相爱。次年,两人在武汉结婚。不幸的是,萧红在武汉没有觉察到自己已患上肺结核,仍忘我地投身于革命活动,失去了最宝贵的医治时间。1939年,与端木蕻良又飞抵香港,参加香港分会、纪念鲁迅先生六十岁诞辰等一系列活动。


呼兰河传我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难忘的场景(5)

1939年,与端木蕻良来到香港

民国三十一年1月12日,日军占领香港。萧红病情加重,被送进香港跑马地养和医院,因庸医误诊为喉瘤而错动喉管,手术致使萧红不能饮食,身体衰弱。次日,萧红精神渐复,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民国三十一年1月21日,玛丽医院由日军接管,萧红被送进红十字会在圣提士反女校设立的临时医院。1月22日上午,萧红病逝,享年31岁。

值得指出的是,在1931-1941年间,萧红共写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一年十万字,这对于这位疾病缠身、*生子、贫寒交困、备受情感纠葛的青年女性何其不易。而且,在她最后三四年和端木生活的时光里,她写下了《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马伯乐》(未完成),这是她一生中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萧红31岁就香消玉殒,否则,也许能留给世人更多的文学作品吧!

每当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总是为萧红叹息,内心有一种深深的忧伤,总想把课文背后的故事告诉处在青春期初期的女孩子。想跟女孩子们说:女孩,请一生都要学会爱自己。


呼兰河传我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难忘的场景(6)

女孩,请一生都要学会爱自己

学会与父母、与家庭和解,便是爱自己。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萧红的父亲完全是按照当时门当户对的观念给她定的亲,王恩甲首先出身官宦人家,在当地很有名望,他自己也是师范学校毕业,长相英俊潇洒,完全配得上萧红。但萧红当时由于接触了革命进步思想,非常叛逆,为了抗婚,也为了和她的封建家庭分庭抗礼,她选择了离家出走,也选择了一条终生凄苦的道路。作为她的父亲即使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我觉得放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深入人心,在骨子里,他应该是爱自己的女儿的,所谓“虎毒不食子”,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里推。


呼兰河传我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难忘的场景(7)

学会与父母、与家庭和解

如果萧红能坐下来和父亲促膝长谈,也许他的父亲可以改变自己的观点,即使不能改变,作为子女,婚姻大事,多听听父母的意见,对自己还是很有好处的,我们都知道,得不到父母家人祝福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门当户对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多少事例都可以证明这个说法。最起码以萧家和王家当时的情况,萧红完全可以有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也可以和他的夫君琴瑟和鸣,琴棋书画,不会一生漂泊,流离失所,穷困潦倒,香消云陨。作为今天尚处在青春期初期十多岁的女孩,千万不要像萧红那样,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听听父母的建议,学会和父母沟通,更不能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外面的世界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它甚至很多时候是丑恶的、黑暗的,失去经济来源的女孩,想在外面生存,是难上加难,这个年龄正是在学校里接受良好教育的大好时光,父母的爱往往是深沉的,是长远的,哪怕生活中真的缺少爱,也希望你们能学会与父母和解,与家庭和解,这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呼兰河传我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难忘的场景(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