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谈谈对礼的理解,孔子说的礼和现实中的礼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07 16:32:49

解读论语75

——孔子推崇“礼”,意在表达“真实人性”!

作者:红岭浸道

引言

关于《论语》,人们对此“书”的解读也是千人千解,莫衷一是。本人从个人体验出发,以“我注六经”为思路,从“古文字”的角度解读《论语》全文,可能有些不一样的韵味。

本人主要以训练自己“明悟”古圣先贤的深意为主,自娱自乐,发在网上也以交流交友为乐。

*********

上一篇解读了《论语》中的: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让我们明白了,礼乐之制的本质在于仁爱之心,仁爱之心的根本在于统治。

********

今天我们来继续解读《论语》内容: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翻译为:林放向孔子请教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这是个大问题!礼在根本上说,只要有就行,不求奢华繁索,宁可俭约;丧礼的办理也是这样,与其按步就班如流水,宁可显示凄楚氛围。”

********

先来看一下“易”字:

孔子谈谈对礼的理解,孔子说的礼和现实中的礼(1)

《说文解字》对“易”的解读:“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

从以上对“易”的解读看,认识是非常不统一的。自古及今,对“易经”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千人千解。

我们不妨也按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这个“易”字:

“易”的甲骨文写法如下:

孔子谈谈对礼的理解,孔子说的礼和现实中的礼(2)

孔子谈谈对礼的理解,孔子说的礼和现实中的礼(3)

孔子谈谈对礼的理解,孔子说的礼和现实中的礼(4)

孔子谈谈对礼的理解,孔子说的礼和现实中的礼(5)

字形所显示的场景为“液体从一个容器稳定的、持续的倒入另一个容器”。

我认为,其寓意为,是一种稳定而持续的变化,虽然变化不剧烈,但其整个过程的变化却是巨大的。

“易”之所以用作易经的名称,就是取自其“持续”、“稳定”、“不明显”、“巨大”的“变化”。

“锡”字,是因为融化的锡金属可以很容易铸成器物。

“杨(揚)”字,是因为杨树不知不觉而成材“快”(其变化如易)。

“踢”字,是因为踢的动作不容易被发现,但其易于实施。

********

“丧,与其易也,宁戚”中的“易”,不能解释为“容易”,而是应当解释为“丧礼的办理流程一步一步的按部就班,不知不觉就实施完了整个流程”。

孔子认为,丧礼本身表达的是人的痛苦和惋惜之情,流程比起这种感情来说不重要。这是“礼”的本质所决定的。

********

这一节,还是突出强调了“礼”的本质,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

孔子所讲求的“礼”,其实并不在“礼本身”,而是在于“礼节中所包涵的实质内容”。

后人对孔子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认为孔子“推崇礼”。这是一种深深的误解。

孔子追求的是遵循“礼”背后的那种“真实的人性”。只是“人性”很难被人看到,所以他老人家才“不得已”转而求其次,依礼而行,也勉强能够表达“人性”中的一定成份。

********

《论语》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