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间隙是组织液还是什么,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细胞外液吗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10 06:14:34

上节课我们讲解了细胞与稳态,今天生物老师接着讲第二节,神经的调节方式,可以做一下笔记。

二、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突触间隙是组织液还是什么,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细胞外液吗(1)

3、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下图所示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易错警示 与兴奋产生与传导有关的3点提示:(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 内流的结果,Na 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 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突触间隙是组织液还是什么,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细胞外液吗(2)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

(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填内环境成分)。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惑]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是特化的细胞膜,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与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相同。

易错警示 有关神经传递中的知识总结

(1)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

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有关神经递质归纳小结

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息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①供体: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②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神经递质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

③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

④释放:其方式为胞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在突触小体中与该过程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⑤作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⑥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

⑦种类:常见的神经递质有:a.乙酰胆碱;b.儿茶酚胺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c.5/x7f羟色胺;d.氨基酸类:谷氨酸、γ/x7f氨基丁酸和甘氨酸,这些都不是蛋白

突触间隙是组织液还是什么,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细胞外液吗(3)

质。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5、 大脑的高级功能:言语区: S区(不能讲话)、W(不能写字)、H(不能听懂话)、V(不能看懂文字)

这些生物知识不仅是考点,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多了解一点也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