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小说的闲笔,写小说不会排版怎么办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21 07:45:27

别具匠心的“忙中闲笔”

鲁焕清

“忙中闲笔”,是《红楼梦》惯用的笔法,体现了曹公对小说的高超掌控力。这种笔法被脂砚斋赞之为“真大手眼,大章法”。那些闲笔,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增之不多,删之不少,但实则就像是火锅大餐的底料和佐料一样,显得至关重要、举足轻重。比如第四回,门子拿出那张“护官符”“递与雨村”时,曹公竟然不忘补上一句“石头亦曾抄了一张”之“闲笔”;第十四回,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忙得不可开交之时,曹公突然也插入了宝玉怕秦钟“受了委屈”而拉着他“往凤姐处来坐”之“闲笔”;第十六回,在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的大喜讯传至贾府之时,曹公又不经意地补上了一句“林如海已葬入祖坟”、黛玉跟随贾琏马上就要“平安”回到贾府的信息;第二十五回,在宝玉和凤姐被魔法所镇而生死未卜之际,曹公又忙中偷闲,穿*一段薛蟠“忙的不堪”的叙述,他“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更让读者忍俊不禁的是,他“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这些闲笔,使得小说或妙趣横生,或画龙点睛,或曲径通幽。倘或你再能抽时间细细赏鉴,你就会发现,后四十回高鹗续本也正因为缺了这样的闲笔,便显得索然无味。

当你读懂、悟彻了这些“闲笔”的趣味,《红楼梦》就会让你爱不释手!

如何处理小说的闲笔,写小说不会排版怎么办(1)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说第二十八回的“闲笔”吧。这一回的回目是“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它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宝玉、宝钗和黛玉与王夫人闲谈“丸药”;二是宝玉、薛蟠等一起行酒令,蒋玉菡赠汗巾给宝玉;三是元春赏赐“端午儿的节礼”,宝玉对手腕上笼着“红麝串”的宝钗“动了羡慕之心”。这些轻松活泼的小故事,正好夹于第二十七回痛断肝肠的“葬花吟”和二十九回大张旗鼓的“清虚观打醮”之中间,从内容上来说,似乎显得份量较轻。但是,考究这三件“闲事”,不但与宝黛的情爱冲突之主线紧密相关,而且在小说结构上又起到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作用。

撇开这三件事不说,我们再来看这一回的一段叙述,在第一件事结束、宝玉从母亲那里吃好饭后去贾母处的路上,曹公穿*这么一段文字:

一时吃过饭,宝玉一则怕贾母记挂,二则也记挂着林黛玉,忙忙的要茶漱口。探春惜春都笑道:“二哥哥,你成日家忙些什么?吃饭吃茶也是这么忙碌碌的。”宝钗笑道:“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宝玉吃了茶,便出来,一直往西院来。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见凤姐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见宝玉来了,笑道:“你来的好。进来,进来,替我写几个字儿。”宝玉只得跟了进来。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宝玉听说只得写了。凤姐一面收起,一面笑道:“还有句话告诉你,不知你依不依?你屋里有个丫头叫红玉,我合你说说,要叫了来使唤,总也没说,今儿见你才想起来。”宝玉道:“我屋里的人也多的很,姐姐喜欢谁,只管叫了来,何必问我。”凤姐笑道:“既这么着,我就叫人带他去了。”宝玉道:“只管带去。”说着便要走。凤姐儿道:“你回来,我还有一句话呢。”宝玉道:“老太太叫我呢,有话等我回来罢。”说着便来至贾母这边,只见都已吃完饭了。贾母因问他:“跟着你娘吃了什么好的?”宝玉笑道:“也没什么好的,我倒多吃了一碗饭。”因问:“林妹妹在那里?”贾母道:“里头屋里呢。……

这段文字可以说是“闲笔”中的“闲笔”,在洋洋百万字的长篇红楼中,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毫不起眼的浮萍。不到六百字的文字中给读者交待了三个信息:一是探春惜春“戏笑”宝玉;二是凤姐请宝玉帮忙记账;三是凤姐向宝玉要人。设若没有这些“闲笔”,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不会有丝毫的影响,但,如果你能细细品赏,就会慢慢地品出其趣味之特别,悟出其深意之隽永,味出其照应之美妙。

如何处理小说的闲笔,写小说不会排版怎么办(2)

从趣味而言,得先交待一下事情的前因。当时,宝玉对王夫人介绍了一种奇特的药,结果被他母亲斥之为“放屁”,而知情的宝钗又谎称“不知道”,黛玉因此“用手指头在脸上画着”羞宝玉。在王熙凤旁证宝玉没有说谎后,宝玉却“袒护”宝钗,“指责”黛玉,以至于贾母派人来请他们去吃饭时,黛玉没有等宝玉就自顾自走了,而宝玉也居然没有理会黛玉而在他母亲这里吃起了斋饭。一次无关紧要的关于“丸药”小事的闲谈,结果再次让宝黛这对“冤家”闹起了别扭。但,宝玉的这餐饭吃得并不快乐,曹公在这段“闲笔”中点出了宝玉的一个特征:“忙。”忙什么?他吃过饭后便“忙忙的要茶漱口”,旁边的探春和惜春见此情景也戏笑宝玉“成日家忙些什么”。宝玉为什么会如此之忙?曹公已悄然告诉读者:“一则怕贾母记挂,二则也记挂着林黛玉。”他的嘴上虽然辩白着“理他呢”,但他的心里早已放心不下他的林妹妹,他怕她想不开,怕她伤心流泪,怕她……因此,宝玉急着想去看望、抚慰黛玉,但他想急着赶过去,不知就里的探春和惜春却偏要与他“胡羼”,让他不能即刻脱身。曹公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并没有到此为止,你宝玉越急着要走,他偏不让你走。这事刚过去,他又让宝玉有路上奇不奇巧不巧地碰到了凤姐,而且凤姐还让他帮忙“写几个字儿”;宝玉好不容易写完了,这下可以走了吧,但凤姐竟然还让他回来,说“还有一句话”要问他,尽管我们到最后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一句什么要紧的话。完全是平淡无奇的闲细琐事,却形成了急缓张弛的趣味比衬,进而将宝玉与黛玉这对年青人之间那种“一见便吵、一别便想”的青春情感描述得妙趣横生。

如何处理小说的闲笔,写小说不会排版怎么办(3)

从内容而言,看似漫不经心的“闲笔”中却隐藏着一种深意。宝玉急匆匆地赶往“西院”,路过凤姐的院门时,不曾想又被“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的凤姐给叫住了。凤姐叫住他干什么?让他“写几个字儿”。说是写字,其实是记账。这就又引出了红楼的三个“公案”:第一,凤姐究竟自己识不识字?红学专家们几乎对此争论得面红耳赤,至今已经形成了“不识字”“识字”“始不识字后才识字”以及“不识汉字识满文”等四大派别。第二,凤姐为什么要让宝玉记账?凤姐身边有那么多下人,其中也有人专门负责记账,这一次凤姐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不让他们去记?第三,这笔账到底是什么账?从凤姐要求宝玉记录的文字来看并不复杂,只有“大红妆缎”“蟒缎”“上用纱”和“金项圈”四样东西。但要知道“大红妆缎”“蟒缎”“上用纱”在清代都是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的高档物件,这些“东东”到底是别人送来的礼,还是荣国府准备送给别人的礼,抑或是凤姐不可告人的私设“小金库”?这些问题,曹公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曹公所告诉读者的是,当宝玉问凤姐这“又不是账,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时,凤姐的回答是“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也就是说,这笔账只有凤姐自己才明白。

从创作艺术而言,形成了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前呼后应。凤姐叫住路过的宝玉,主要办了两件事:一是记账;二是要人。记账之事,上面已经说过。要人,她向宝玉要谁?原来是小红。在第二十七回中,凤姐临时交给小红一件事,结果没想到小红以其出众的执行力、伶俐的表达力以及敏捷的反应力,使得凤姐对她刮目相看,动了把她调到身边来“服侍”自己的念头。此后,曹公便将镜头忽地一转,摇移到了林黛玉、贾宝玉等的身上,以探春因鞋动真气、黛玉悲歌“葬花吟”、宝黛深情诉衷肠等故事,在小说中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小高潮。就在读者沉迷于这些故事而几乎快要把小红忘记的时候,曹公又不动声色地续补了这一笔,让王熙凤直接向宝玉发出了小红的“调令”,前有呼、后有应,前有伏、后有起,毫厘不爽,严丝密缝,整个结构的编织铺陈显得行云流水、巧妙自然。

注释:

所引原文均出自: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院校注,1982年3月北京第1版,2008年7月第3版,2019年7月第74次印刷。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12日“红楼梦学刊”微信公众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