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福献 图片/来自网络
*,光如水,月色静谧着。
同行的老头说,月亮如铜盆。我看了一眼天空中那轮圆月,反驳道,不对,月亮如碗口。
老头儿却说,他个子比我高,离月亮近,故月亮如铜盆。我不相信,搬来了板凳,站在上边,比那老头还要高出半头,月亮依然如碗口。
老头儿和蔼慈祥却又狡猾地笑了,你年纪小,故月如碗口;我比你年纪大了这许多,故月如铜盆。等你似我这大把年纪时,月亮看上去,也就如铜盆一般大小了。
我半信半疑,跑去问爷爷。爷爷“嘿嘿”地笑了,他也告诉我,月如铜盆哪。真的是因为我太小了!
我不信,气急,却无语。
这个故事是作家茅盾在他的散文《谈月亮》中叙写的,我也有过关于月亮的记忆,却远不如他笔下的那般诙谐风趣,我的记忆是暗色调的,是灰色的。
宿舍楼的灯熄灭了,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那是中秋的夜晚,乳白的月光不甘寂寞地溜进了窗帘缝隙,调皮地在我的枕边蹦来跳去,我想起了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在心头默诵着,爬下床来,站在窗前,向远方眺望。
或许,那时,诗人也如此刻的我一样吧?独处异乡,又逢中秋,身边既无亲人,又无朋友,心中自是凄苦不已。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在地上洒下乳白的月光,凄凉的月色下,静谧的空气冷冷清清,我和诗人一样,心中倍感凄凉无助。
家在哪里呢?我向西南方向眺望。近处,林立的高楼上,灯光忽闪着眼睛,在月色中忽明忽暗,闪烁不定。天空中的星星躲了起来,藏进了无垠的月色中,月华如水的苍穹和我一样寂寞着,一样孤单着。
远处,山连着山,绵延不断,“一山方出一山拦”。黑黢黢的远方,无论我怎样努力,也辨不清家在哪里?但我知道,如水的月光中,母亲在长夜里定是无眠,她也在思念着远方的儿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如圆盘,又如明镜,她把月光遍撒在人间。她是公平的,无论是对家乡的亲人,还是对异乡的游子,她把月色均匀地撒在每个人的床前。游子思念着故乡,家人思念着亲人。月色下,演绎着一段段乡愁,演绎着一幕幕悲伤,演绎着一场场思念,演绎着孤寂和惆怅。
那时候,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电话亭中倒是有公用电话,我却极少往家里打电话。我心疼电话费,不肯给母亲打个电话,虽然家中从不短缺我的零用钱花,我却早已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我把乡愁埋在心底,我把思念写进日记,思乡的感觉撕扯着我的心,忧伤的心情咬啮着我的灵魂,那是一段痛苦的记忆。
月光是如此的苍白,夜色是如此的凄美,空气是如此的静默,秋风是如此的孤寂。我推开窗户,凉凉的秋风拂过我的脸颊,我在凄清苍白的月光下潸然泪下,涕泪沾襟。
我在凄风冷月下,度过了我在济南的第一个中秋夜。那夜,月无眠,山师无眠!
作者简介:张福献,原名张慧峰,山东省成武伯乐一中教师。华文原创小说签约作家,著有中篇小说《吉祥和他的伙伴们》,有诗歌、散文和小说数百万字,散见于各网络平台。
壹点号 张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