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宋 翁森
秋风乍起,秋意渐浓,悄然已入深秋。时感岁不我与,太多书目需读。今且细品《学记》,并作笔记分享于是,了却一段心绪。
▼
《学记》从哪里来?是本什么书?
学术上讲,《学记》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弟子整理和总结的一本教育理论典籍,内容涵盖了教育方法、教育作用、教育目的等等,也有师生、同门相处之道。千百年来为士者传诵研习,亘久不衰,被奉为学之典训。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体系最严谨的教育文献。选自“十三经”,亦是“四书五经”之一的《礼记》。
大块头典籍《礼记》,为孔子门人所作(唐孔颖达:《礼记》之作,出自孔氏,但正礼残缺,无复能明。),是一本记载中国先秦时期传统礼制和礼仪的书。
《礼记》有《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之分。西汉礼学家戴德编选的八十五篇本为《大戴礼记》,戴德的侄子戴圣编选的四十九篇本为《小戴礼记》。而我们现在读的《礼记》则是《小戴礼记》。
众所熟知的《大学》、《中庸》皆出自《礼记》。宋朝时,理学家朱熹于《礼记》中摘出这两篇文字,与《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学记》则是《礼记》第十八篇,记录许多为学礼仪。如“皮弁祭菜”,讲的是敬学之礼;“《宵雅》肄三”,讲的是入大学前的奏乐之礼......
两千五百年前,儒学奠基者孔子教授门人,便以仁、义、礼、乐为本。《学记》则讲述了先古时期,人们对于尊师重教之礼的重要认知。
书中更有择师之道,善学善问之理,以及学思方面教学相长、触类旁通等等重要思想。
私以为,《学记》是为人师者,为人学子,也是为人父母修学的重要篇目。
▼
《学记》的惟一性在中国许多古典著作中,亦有关于教育的论述散落其中。《论语》中耳熟能详者颇多。譬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雍也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篇》
还有著名的“有教无类”。——《卫灵公篇》
孔子弟子三千,内中贤者七十二人。各自性格不同,年齿有异,当不同人问同一问题时,孔子的回答亦迥然有异。比如问孝者众。有子游问孝,子夏问孝,还有父子俩都问孝的。如: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孔子针对提问者,逐一给以不同答复(原文参见《论语 为学第二》)。这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材施教”。
《墨子》中亦有: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荀子》中: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劝学》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
少不讽诵,壮不论议。虽可,未成也。——《性恶》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儒效》
老子的《道德经》: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第二十七章
这样零星散于诸子著作中关于教育的语句颇多,但能够从为师者、受教者两个方面,以教育形态为独立体系流传于世的,惟此一部《学记》。
而古代西方最早的关于教育的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成书于公元94年。比《学记》晚了......好多年。虽然早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也散见教育思想,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专著。
▼
《学记》是哪位大神的手笔?
前文说过《学记》出自《礼记》,是儒家学派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学。而儒家掌门人孔老夫子弟子芸芸,其中贤者七十二人,皆载于司马迁《史记》。
后世对于孔子及其弟子极为尊重,尤其儒家五大圣人及孔门十哲,更是尊崇备至。在世界各地祭祀孔子的文庙中,崇圣祠内,均享奉祀。
所谓先儒五圣人,即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颜子即颜回,是孔子一生最钟爱最得意的弟子,列七十二贤之首。
子思则是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名孔伋。
孟子名轲,在儒家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宗圣曾子民间则更为熟悉,比如儿时听过的“曾子*猪”的故事,以及许多他的名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还有小时候听过的传统相声,马三立先生有句笑话记到如今:“曾子曰‘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孔子曾经评说他的学生曾子:“参也鲁。”(参见《论语 先进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是说曾子这个人不那么聪明,反应比较迟钝。但这个颇为鲁钝的曾子,却对孔学一以贯之,述而承传。他也是孔子临终时最为信赖的学生。
在孔子去世之前,儿子孔鲤先已离世,遗下子思。祖父过世时,子思年不过四五岁。孔子临终托孤于曾子,子思自此跟随曾子长大,忠厚踏实的曾子亦将毕生所学悉数传于子思。
子思的弟子记录不多,但在他的再传弟子中,却有一个人赫赫有名。这就是亚圣孟子(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司马迁《史记》)。
孟子的门下有位才子,也倍受老师赏识。《孟子 尽心下》有记:“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乐正子即乐正克。
据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考据,《学记》的作者正是孟子的这位高足——乐正克。今者从其说。
▼
为什么要读《学记》
《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只听别人说好吃,没吃到,不知其味。虽然听别人讲道义深远,自己并不了解,无法领略其中的奥妙。听别人说,总不如自己亲读亲历有说服力。
上文有言,《学记》是一本教育书籍,但并非只有老师和学生才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记》适用于任何一位身在社会中人,尤其是注重教育,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们。
《学记》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读,一是求学者,一是教育者。使受教与授学合而归于我们自身,从中举一反三,汲取所需。当读到那治学务本,乐学善教的语句时,也许会击打在心,恍然有悟。教育督促孩子时,也就更从容了吧。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做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新生代妈妈,一本俯瞰孩子人生全局的要领性书籍,焉得不学?
不要以为《学记》是文言文,一定晦涩难懂。其实读来便知,《学记》仅只一千二百余字,相当于一篇现代散文所长。并且义理通达明晰,又常以譬喻循循然善诱人,很容易理解。
为学需明理。《学记》是学子明理入门之书。
教书当育人。《学记》是为人师者涵泳修习之书。
养子不教如害子。《学记》是为人父母最需潜心研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