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的段落分解,郑伯克段于鄢通假字总结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28 08:32:08

文/北溟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国君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郑庄公,小儿子共叔段。庄公出生的时候,母亲武姜难产,备受惊吓,所以取名寤生。武姜觉得难产儿很不吉利,很讨厌他。她很喜欢小儿子共叔段,一直想立共叔段为郑国的接班人,都被郑武公否定。

郑伯克段于鄢的段落分解,郑伯克段于鄢通假字总结(1)

后来郑庄公继位,武姜想让庄公把汜水西侧的制(虎牢)作为共叔段的封地。庄公以制地险要,虢叔惨死于该地为借口没有准许。于是就把荥阳东南的繁华之地——京城分封给共叔段,此后大家都给共叔段叫“京城大叔。”

大臣祭仲认为京城的规模过大,不符合国家体制,共叔段心怀异心,早晚必反。不如趁其还没有做大做强,早点动手,消除隐患。庄公说,这是武姜所认可的,即使有潜在的风险,自己也无力反对。祭仲认为,武姜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庄公答复,放心吧!多行不义必自毙。

面对共叔段不断扩大地盘,大有与国家分庭抗礼的趋势,大臣公子吕上奏,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能有二主。如果坐视共叔段土地和人民不断扩大,到时候尾大不掉,将是国家的心腹大患,应该早做决断。庄公说,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能亲近修好,地盘越大越危险。

郑伯克段于鄢的段落分解,郑伯克段于鄢通假字总结(2)

公元前722年,共叔段经过长期准备,修葺城池,厉兵秣马,与母亲武姜约好日期,准备里应外合,袭击庄公,夺取王位。庄公听闻这个消息,觉得时机已到,这年的5月23日,庄公派公子吕率兵讨伐共叔段,京城出现内讧,共叔段在河南省的鄢城大败,去国离乡,逃亡到共国去了。

庄公取胜之后,把母亲武姜放逐,软禁在颍城,并且对天发誓,不到黄泉,至死不与母亲见面。但是随后又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些过分,然而顾及国君的身份地位,一言既出,无法收回。

郑国大夫颍叔考得知国君的难言之隐后,以汇报工作为由,拜见庄公。吃饭的时候,颍叔考把宴会上的肉菜都挑出来,放在一个单独的盘子里。庄公问他,你为啥不吃肉啊?颍叔考说,我有高堂老母,唯独没有吃过宫廷御宴,请国君把这些菜赏赐给我,让我把打包带回去孝敬母亲。

郑伯克段于鄢的段落分解,郑伯克段于鄢通假字总结(3)

庄公听到颍叔考这番话,立即面带感伤的说道,你还有母亲能尽孝,而我却没有啊!于是就把心里的难言之隐跟颍叔考和盘托出。颍叔考说,这有何难?修一条隧道,在地道里与母亲见面。既能让您与武姜母子欢聚,又不违背您的誓言。

于是庄公照做,他的母亲武姜与郑庄公皆大欢喜。

《左传》把郑伯与共叔段的斗争称为“克”而不是“伐”,就是含蓄地把这场争斗定性为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言下之意是狗咬狗一嘴毛,而不是国家内部讨伐叛逆的战争。

另一方面,共叔段和武姜固然有错,但是更老辣阴险的是郑庄公,对弟弟的篡逆之心一直洞若观火,刻意纵容,坐等时机成熟,再剪除异己。他看似宽厚,其实是后发制人,用心之险恶歹毒,令人胆寒。

文章的最后,引用《诗经》里的话,给颍叔考点赞,孝子行为,必然得到上天的眷顾和福德。既是对孝道理念的弘扬,也是对郑庄公行为的否定。

这则故事出自《左转》,被收录在《古文观止》的第一篇。我们不能否认郑庄公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手腕和谋略,但是作为儿子和兄长,其做法却值得商榷。帝王之家争权夺利的血腥争斗,给平常百姓人家如何对待亲情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反面教材。

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孝悌之道不过统治者收拢人心的幌子

郑庄公出生的时候因为难产,所以母亲一直对他有歧视。然而登基上位之后,即便是贵为一国之君,对武姜也是称呼为“姜氏”,对母亲二字丝毫未提。可见其对母亲和弟弟一直怀恨在心。

故意给弟弟一个规模很大的封地,以骄其志,其实是变相地为共叔段谋反创造条件,在两个大臣提出要及早制止共叔段的叛逆行径的时候,庄公一直成竹在心,沉着冷静,冷眼旁观。其实就是在等待时机,想一招致命,致共叔段于死地。

祸患起于忽微,看到手足兄弟一步步坠落深渊,而不提早教导制止,其用心之险恶,令人不寒而栗。人性沦丧,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那些对你的错误不管不问的,不一定是包容和尊重,还有可能是担心你死的慢,表面春风一片,其实是期待你你身败名裂,他坐收渔翁之利呢!

明知有错,还要虚伪做作,更加令人厌恶

眼看逼迫弟弟逃亡,放逐母亲的既定事实已经无法改变,又担心承担不孝的骂名,遭天下人耻笑,所以上演了一出在地道里与母亲相见的闹剧,表面看是别开生面的创新之举,其实深思,更加令人作呕。为人子者的坦荡真诚荡然无存。无情最是帝王家,孝道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这种富贵显赫,不要也罢。

父母兄弟生在一家本是缘分,即便有再多的过错,也要柔性化解。一旦痛下*手,反目成仇,就会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出身,每个父母对待孩子都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父母也是人,是人就具备人性的弱点,不可能不犯错误。面对父母的错误,儿女怎么办?除了铭记养育之情,永怀感恩之心,去承担和接受,然后奋发有为,没有其他途径。为人子者,总不能把自己的父母的过错钉在耻辱柱上,声势浩大,大张旗鼓地去声讨吧!

从古至今,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寻常人家,兄弟姊妹为了财富名位,*父弑兄、对簿公堂、反目成仇者比比皆是。所谓兄弟阋于内,不过是任凭自己的私欲膨胀,而不能自已罢了。兄弟姐妹,手足情深。什么是手足?十指连心!告诫人们要像爱护自己的手和脚一样,爱护兄弟姐们。兄弟姐妹是父母离开后,给儿女留在这世上最珍贵的礼物,人生如果没有温暖的亲情,那么将会比数九严冬还要寒冷。

没有谁的温暖是应该应分的,即便是手足兄弟也不例外。温暖不是凭空降临的,如果你渴望得到别人的温暖,就要努力默默地为亲人发自内心的贡献温暖。然后不要对自己的贡献念念不忘,四处标榜宣扬自己的伟大和付出。否则义务和感恩就变成了集市上的交易,非但收获全无,还可能反遭怨恨。

面对亲情,心怀感恩,保持力所能及的温暖输出,回馈可能迟到,也可能缺席,但是基本能保证自己问心无愧。即便对方没有及时回馈,但是没有为你层层设阻,也是一种收获了。其实,对亲情的付出根本就不是为了等价的回馈,如果一味要求等价回馈,那么在起初你就输了。这种思想跟小孩子做好事,必须要表扬的本质如出一辙。此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生短暂,只是一次单向旅程。谁也不能保证下辈子还能生在一个家庭,况且有没有下辈子,谁也不知道。于己要自强不息,跟自己要效益,于人要包容和换位思考,对亲人要说真话,保持本色,不能虚假伪善,让功利蒙蔽心灵,让物质遮蔽双眼。假如得到了利益,却丢失了人性,那样的胜利果实,应该也是黯然失色,索然无味的。

《郑伯克段于鄢》文笔洗练传神,思想深刻,发人深省

文中寥寥数语,把郑庄公的内心和意图表现的淋漓尽致,把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跃然纸上。故事情节推波助澜,曲折多变,一步步推向高潮。作者以文载道,寓理于事,用故事警示后人。

作者惜墨如金的描写能力,没有一个字是浪费的,把整个故事脉络和细节都全盘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全文布局方面,结构紧凑,章法严谨,张弛有度,收发自如。是有志于学习写作的人,不可不读的范本文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