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不少读者觉得奇怪,探春远嫁海外是当妃子,也算是要地位有地位、要名声有名声,她的结局也算不错了,为何探春的判词、判曲写的那么悲惨?更关键的是,探春为何也被列入了薄命司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
87版《红楼梦》中对探春远嫁的细节进行了补充,朝廷西海沿子战败,南安王爷被捉住,朝廷决定议和,将南安王妃的女儿嫁给藩国和亲,南安王妃不舍得自己的女儿,就认了贾家的三姑娘探春做义女,让其代替自己女儿去和番......
这个结局基本遵循了原著的伏笔,红学大师梁归智先生在《贾探春结局之谜》中亦曾详细论述过探春和亲的悲剧性,探春和亲乃是战败议和的产物,探春完全被当作工具人使用,其悲剧意味不下与昭君出塞。
探春远嫁,且不论和番国是否会好心好意待她,单是远去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就已然注定了探春的悲剧结局基调。林黛玉只不过从姑苏来到京都,身边有外祖母贾母宠着,贾宝玉照顾着,尚且感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被读者们认为身世凄惨,那么探春要远去一个谁也不认识的荒蛮之地,她的痛苦应在黛玉之上。
而且贾家已然没落,迎春嫁给孙绍祖后,饱经折磨,孙绍祖为何敢这么敢,其本质在于贾家政治上的失势,孙家不再顾忌贾家。在这种情况下,和番之女子却选择了探春,朝廷意欲何为?探春显然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但凡贾家还繁盛些,这个和番的名额怎么也不会轮到探春身上。
探春要远嫁哪个国家?国王人品如何?曹公并没有明确写出,但从探春进了薄命司看来,情况应该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作为战败国送来的“奖品”,探春能否在出嫁后有尊严地活着,实现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的理想抱负,无疑成了一纸空文。
在蛮荒之地,探春恐怕也会像姐姐迎春那般,在孙绍祖的折磨下,怀念在大观园居住的日子,言之凿凿地说:若能在大观园内住一阵子,死也甘心。探春应也会怀念她的秋爽斋,怀念那张大理石案,怀念那案上整齐排列的毛笔,怀念当年“偶结海棠社”的潇洒日子......
探春,她不是薄命司的出逃者,而是实实在在的承受者。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