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五)
两汉时期散文
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以后,于公元前202年在长安建立汉朝,也称西汉。
西汉初期,散文取得较高成就,多是治国安邦的政论体。既有纵横家的丽辩,又有战国策士的遗风。文学指导思想,是儒家的保守与道家的创新相结合。
主要代表作家有:
贾谊 ,《过秦论》(代表作),铺排渲染,分析各方面秦朝的过失及灭亡,主要是因为“仁义不施”。
《论积贮疏》,23岁的贾谊上书汉文帝的奏章,说理透辟,建议重视农业,增加储备。
《治安策》这篇政论文,针对当时社会种种问题,夹叙夹议,徐疾有度,有的放矢的提出对策与措施。
晁错,《论贵粟疏》,切实中肯,事实分析的论述了重视粮食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仍使用现代。
西汉中后期,慢慢走向衰弱,文风也随之转变,以阴阳灾异思想为理念,进行教化,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代表作家有: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政治哲学作《春秋繁露》,天人感应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人性论。
刘向,《战国策》的整理者,还创作了《新序》和《说苑》两篇故事集,多采集轶闻琐事,劝诫训教之意,如成语“叶公好龙”出自于前者。
桓宽以史为鉴对话体的《盐铁论》、杨恽的书信体《报孙会宗书》
东汉时期的散文前期与后期风格不同,东汉前期散文主要特点:疾虚妄,崇实诚。
代表作家有王充的《论衡》,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哲学书籍,抨击董仲舒的唯心主义神学思想。
桓谭—《新论》,共29篇,如《陈时政疏》、《抑谶重尚疏》抨击虚妄之先河。
东汉后期政治、社会走向没落,文学充满改革、实用、切中时弊。
代表作家有王符—《潜夫论》,包括《实贡篇》、《考绩篇》等,情感浓郁。
仲长统—《昌言》质朴富于论辩色彩。
汉朝还有两个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西汉)和班固(东汉),下篇着重介绍他俩的作品,望各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