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论文的一般步骤,如何写驳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2-04 03:12:18

一般议论文是证明某个观点正确。

驳论文是关注某个观点是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因此它背后蕴藏的思维模式是质疑思维、逆向思维和理性思维。

从构思思路来讲有两种基本方法:

1.先破后立:先证明对方的观点错在哪里,会有哪些危害。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观点的好处或提出具体做法。

鲁迅《拿来主义》:先“破”“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接着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具体做法;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品质和意义。

2.以矛攻盾:在论证过程中,努力捕捉敌论的漏洞、矛盾,适当加以分析引申,从而引出错误的结论。(归缪法)

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游,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

【鲁迅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引申归谬)】

驳论文的一般步骤,如何写驳论文的方法和技巧(5)

驳论文例文1

耕耘未必收获

经常看到这样的格言、语录:“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伸出你勤奋的双臂吧,这样,你抱定的一定是丰硕的成果”。也经常听到家长们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只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何愁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

勤奋就一定能抱定丰硕的成果吗?努力耕耘就一定能有所收获,或者说,付出多少辛劳就能获得多少成果吗?未必。

农民们耕耘的季节在田间是十分辛苦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怕出大力流大汗,但其收获却有丰有歉,甚至有时会颗粒无收,这是因为作物的生长除了靠栽培者的辛勤劳作,不违农时,精细管理外,还要受到天时(水、旱、风、虫、雹等灾害)、地利(土壤的各方面情况)等条件的制约。工人们每天在炼钢炉旁、机床前、矿井里的劳动无疑是十分辛苦的,但有时也会出现问题,收不到预期效果。有时,一炉钢在快要出炉前,会因为电力、温度控制等方面的原因而冷却报废;一个零件,可能会由于原材料、机床等方面的原因而成为残次品。在矿井里开掘的工人在某些地质条件下会采不到煤,甚至会由于瓦斯、煤尘等原因发生爆炸而前功尽弃。

读书学习也如此。有的人好读书,但不求甚解,遇到疑难问题就绕道而行,尽管读书多年也依然故我;有的人总抓住旁枝末节钻牛角尖,不善于从整体上去把握问题,不善于求得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无从提高;有的人得其枝叶而不善归纳,使之“落叶归根”;有的人得其根本却不善于演绎,结果,不能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理论不能指导实践;有的人不善于类比,不能举一反三,以一知百,触类旁通。这样,何能以所学知所不学?有的人夜以继日,经常秉烛夜读,不善休息,学习效果怎能提高?有的人学习不善模仿,当然不会继承前人有所创造,而有的人仅能“嚼别人的馍”,学一是一,学二是二,不善创新,读一百本诗集仍不会写诗,读一百本数学教材,仍不会演算,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收获的前提是耕耘,耕耘是否会有收获,是要看耕耘者为什么耕耘和怎样耕耘。耕耘与收获之间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否则,耕耘未必收获。

耕耘与收获仅是必要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不管具备什么条件,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所收获的,但仅仅靠耕耘而无其他条件,也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将耕耘与收获误为充分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认为有了耕耘这一条件就必能有所收获就大错特错了。弄通这个道理,才能通过勤奋耕耘,不懈地摸索规律,改进方向,而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驳论文的一般步骤,如何写驳论文的方法和技巧(6)

例文2

坦克开到水沟里

“细节决定成败”是多少人所信奉的真理。上至各种企业家,下至孜孜求学的学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诚然,见微知著。一个细节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德行品性,处世能力,发展潜能。然而,如果人们把焦点仅仅放在细节上,往往就会忽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大局,即对于方向的把控。再万无一失的细节,若方向把握出现了偏差,就好像把一部装备精良的坦克开到水沟里。

(先树立靶子,即先亮出对方的观点,先部分或假设提前式地肯定对方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诚然”是引导词,体现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能力,紧接着用“然而”指出其错误,亮出自己的观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允许细节上的缺憾的存在,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才是顾全大局的做法,才是睿智的处世态度。陈平受金盗嫂,数易其主,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个道德败类,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其治乱世之才,为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蒲永昇嗜酒放浪,不拘小节,但其随物赋形的能力却让他能尽水之变,画出神逸的活水,苏轼称他人不可与其同日而语;秦穆公不听蹇叔之言,执意伐晋而惨败于崤山,使臣子受辱,但这也不能抹*他壮大秦国,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原铺平了道路……由此可见,事物往往包含着许多矛盾,人们很难面面俱到,事事求全。纵观大局,善于取舍,抓住问题的根本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五柳先生传》中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就提示我们,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是要前后贯通,解其深味。读书如此,为人处世就更加应该如此,不拘细节,布局全盘!(从任用人才的角度,论证不必过分看细节,只要注重其大局的可行性,从而证明“细节决定成败”的错误,先举事例,再讲道理。并作进一步的引申:不仅任用人才如此,读书、为人处世也是不必拘泥于细节。)

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似乎生来就有一双善于“找茬”的眼,对细节的关注程度已经愈演愈烈,甚至到了锱铢必较,过度追求完美的病态程度。这样的行径与其说是精益求精的态度,不如说这是一种过分的苛求,是眼光的狭隘。樊哙对沛公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在大局面前,细节是无关紧要的。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是片面的,目光是短浅的,思维是古板的。

(联系现实,从反而论证现实中一些人过分追求细节是一种病态,再引用樊哙之语,进一步说明大局的重要性)

当然,不因小失大,并不是说我们全然不顾细节;忽略小处也并不是完全丢弃,而是为了整体的完美所进行的明智的抉择。细节并不能左右整体,我们不仅要有接受玉璧上瑕疵的达观与宽容态度,更要谙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放远眼光,掌握大局。(当然段:重视大局并不是放弃细节。然后指出两者都要兼顾的做法)

常常“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我们,是不是也会犯“把坦克开到水沟里去”的错误呢?(照应标题与开头)

【点评】本文挑战了一个热门的观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受到了很多人的热捧,小作者却犀利地指出只重细节的思路是片面的,比细节更重要的是大局和方向;而且过度关注细节甚至会适得其反。作者俏皮地把这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比喻为“坦克开进水沟里”,这个驳论一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驳论文的一般步骤,如何写驳论文的方法和技巧(7)

例文3

与我有关,彰显道义与责任

不知何时,这样一句话时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与我无关”。于是,光天化日之下,有人抢劫行凶,肇事逃逸,你低头匆匆而过,“与我无关”,明哲保身为好;于是,雪灾、地震的捐款中一毛不拔,助学救贫的基金你一分不捐,“与我无关”嘛!

然而,真的如此吗?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先生的警戒之言回响耳畔,“与我无关”?不,你并非生活于真空的瓶子之中,世态冷暖、国家兴衰与你息息相关。“与我无关”不过是懦夫自保的借口,不过是麻木者自我安慰的理由;在道义与责任的拷问下,这些搪塞之辞就如阳光下的积雪,转瞬即逝,根本立不住脚。

社会就像一个日夜不息、运转不停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上一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如果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果真与你无关,那么,你的作用又在哪里?你人生的价值又如何体现?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拥有国家责任感,才有了屈原的《离*》,才有了文天祥的《正气歌》,才有了梅兰芳的蓄胡罢演,才有了刘和珍的为民请愿……爱国主义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国家责任感是责任意识的最高境界。

或许你又会说,我对于社会不过是一粒沙,微不足道,不过是一滴水,平凡无奇。国计民生的大事,我的努力不过九牛一毛,雪灾、地震的大难,我的付出也不过杯水车薪,无力回天。然而,朋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也会变得可以承担,再小的奉献乘以十三亿也会变得重如泰山。你的一小步,对于社会就是一个飞跃,为什么不把自己纳入社会这架机器,发挥自己的作用呢?或许我们很难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我们可以坦然地告诉子孙,我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了应有的贡献,我无愧于心。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从中我们看到了强烈的责任感,一种以天下兴衰、民间疾苦为已任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鲁迅先生登上了二十世纪的巅峰,祓除苦痛,医治创伤。当他身披“民族魂”的大旗远去时,华夏的青史上也早已刻下了他的功勋。

朋友,放弃那看似充分正当,实则软弱无力的借口吧,那只是掩耳盗铃的自我安慰;重拾那被人忘却但日益重要的社会责任感吧,这才是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的阶梯。

在他人遭受欺侮时,请出手相援;在他人深陷苦痛时,请以爱呵护;当国泰民安时,我们才能自豪地宣布,这与我相关。

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先从反面切入,树起批驳的靶子,批驳“与我无关”的错误论调。小作者从两个方面批驳,条理清晰,一是“与我无关”的“自私冷漠”的思想,二是“与我无关”的“我的力量太渺小”的论调,然后再分别树立正确观点“与我有关”。语言简洁有力,说理深刻透彻,行文自然流畅,“与我有关”的结论水到渠成,令人信服,颇有鲁迅杂文的风格。

驳论文的一般步骤,如何写驳论文的方法和技巧(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