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情志过极就会致病,并将其归为人体几大病因中的“七情内伤”。
七情与五志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是人们正常的情绪反应。
《黄帝内经》较早提出了五志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即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强调“形神统一”。
情绪异常变化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
情志变化与五脏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
《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有关两者关系的论述和探讨。比如《素问》中的“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认为五脏之精气是人体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若五脏精气不足或气血运行失常,就容易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进而引发情志病。如《灵枢》所说的“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以及《素问》中的“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情志异常亦会损伤身体健康
当情志发生变化时,又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进而变生他疾。
情志太过还会影响相应的脏腑,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思虑过度易影响脾胃功能,出现茶饭不思、消化不良的症状;突然受到惊吓,易导致心胸部不适,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等。
情志内伤还可能引发情志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心身疾病”。比如焦虑易致失眠,而长期失眠又易引发抑郁、癫狂等;研究证实,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肿瘤,特别是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等,均与长期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