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走入近代化的过程中,俄罗斯帝国的开国之君彼得大帝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时代。
而彼得大帝其人本身也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君主,上期内容我们讲了彼得大帝早年的传奇人生,而彼得大帝青史留名的不仅仅是他的名人轶事,更多是他人生挑战赛后半场和加时赛,也就是彼得大帝的近代化改革
改革1697年,彼得派庞大使团出访西欧,本人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国工作。1698年夏,彼得从维也纳回国,全面推行欧化改革
- 经济方面:
鼓励发展工场手工业(此时欧洲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甚至迈入工业化时代,比如英国,但是当时的俄罗斯还只是最传统的农奴制和简单的家庭手工业,因此要发展近现代工业,就必须先经过工场手工业,一步步发展古老衰朽的俄国工业)
同时振兴国内外贸易(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想要成为列强就必须有强大的商业做支撑,像英国的“日不落帝国”本质上是商业帝国,更准确一点是“靠掠夺强取再加工倾销并垄断的商业帝国”),凿运河,开商埠,扩大出口(当时的俄罗斯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出海口,因此在18、19世纪海上贸易天下的时代,俄罗斯人迫切需要一条商道),为俄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基础;
- 政治方面:
取消领主杜马(是古罗斯和俄国封建主的最高级会议),废除了大教长(一定程度上有了民族国家意识,削弱宗教权力,便于中央政府的集权),设立枢密院,打击保守势力,甚至不惜处死皇太子(彼得的改革过于激进,过于彻底,许多保守势力和中间势力都无法接受,连彼得皇太子都反对他父皇),加强以沙皇为首的中央集权;
- 社会文化方面:
建学校,办报纸,剃胡须、剪长服,革除陈规陋习(这点跟咱中国民国时期的移风易俗有点像,当然也跟近代日本明治维新的举措很像,因为本质上就是西化、欧化,当然从辩证角度来看一昧的西化不是好事,你西化到最后为啥不让西方国家统治你?你西化了,但是国家就“和平演变”了,国之不存,家之必亡,因此即使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经验,也要坚定不移地走本国特色道路),
注重培养和选拔人才,主张唯才是举(此前的俄罗斯选拔制度基本就是个摆设,所有王公大臣基本上靠家庭背景关系的世袭,哪怕是军队的高级军官,能力也不是最重要的考察因素,彼得大帝之前的俄罗斯基本上就是“贵族政治”,因此我们看俄国早期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有贵族关系的,因为普通老百姓过的是农奴制度,自身温饱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认字了)
-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统一编制(这点我们觉得匪夷所思,征兵啊、统一编制啊,我们看来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为啥到了18、19世纪俄罗斯才实行?实际上还是俄罗斯的农奴制度的关系,简单来讲就是农奴制框住了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军队中建立由步兵、骑兵、炮兵和工兵组成的正规陆军,并扩建海军舰队(俄罗斯此前并没有海军,俄罗斯海军是彼得大帝一手创建起来的,而且彼得特别重视和喜爱海军,不知道是不是在做船厂“学徒工”时候爱上的【滑稽】)。
改革背景在彼得归国后全面改革的同时,发动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战争(前文讲过,俄罗斯人心中迫切需要一个稳固的出海口)。这场战争主要为对付称雄波罗的海的北欧强国瑞典,当时瑞典在诸多北欧国家当中堪称翘楚,在整个欧洲那也是“小霸王”,于是俄国先后同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丹麦国王腓特烈四世建立北方同盟。
1700年初,北方战争爆发,8月对瑞典开战。经过一系列战争,最终1714年8月,彼得亲率俄国舰队前卫在汉科角海战中击败瑞典舰队,取得海军建立以来第一次胜利,彼得自任海军中将。
北方战争
彼得亲率部队接受凯旋,像个士官长一样。他经常以自己的最高军衔——海军中将而非沙皇自居,可见彼得也是个“军事发烧友”。并且彼得大帝非常注重海军的发展,他曾经说过:“如果世界上一个君主,他只有陆军他就只有一只手,如果加上海军,他就是双臂齐全。”迎战强敌瑞典就是为了扩展俄罗斯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