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俄罗斯刚刚度过了一场军事危机——瓦格纳的创始人普里戈任向莫斯科进军。作为世界强国的俄罗斯,从彼得大帝时进入近代史,历经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沙皇俄国一步步走向强大,20世纪初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中俄国迎来新生。回顾俄国近代史的三次变革,每一次都与对外战争有关,不得不引人思考。
俄瑞北方战争,加速彼得一世改革当欧洲国家开始文艺复兴,进入大航海时代,世界近代史逐渐拉开了序幕。然而,与多数欧洲国家不同的是,俄罗斯的近代史直到18世纪才开启。自公约9世纪开始,东斯拉夫人建立封建制的基辅罗斯,13世纪到14世纪这里开始被蒙古人占领——建立金帐汗国。直到16世纪莫斯科公国伊凡四世的崛起,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沙皇。
然而,当西欧国家开始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并逐渐走向封建专制的对立面时,沙俄却在专制的道路越走越远。1682年,罗曼诺夫王朝迎来第五位君主,年仅10岁的彼得一世即将成为沙俄帝国的缔造者。他派遣使团到西欧学习,本人更是乔装化名随团出访。在荷兰、英国等地学习后,回国的彼得一世就掀起轰轰烈烈的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一世的改革首先从军事开启,这与当时的俄瑞北方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寻找波罗的海出海口,沙俄要与北欧强国瑞典开战,军事上的变革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彼得一世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经济上发展近代工业,文化习俗上向西方学习。从1700年开始,彼得一世以强兵和学习西方文化科技,全面开启俄国的近代化。
克里米亚战争,农奴制改革导火线1721年,当沙俄完全战胜瑞典后,彼得一世获得了“全俄罗斯皇帝”的称号——史称“彼得大帝”。此后沙俄又历经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逐渐成为欧洲军政强国。然而,看似外表强大,四处寻求扩张的沙俄,却在19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完败。本想夺取巴尔干半岛控制权的沙俄,被英法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进而引发了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