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上分析西塞山怀古的内容,西塞山怀古鉴赏题及答案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1 08:44:30

西塞山:又名道士浓矶,在今湖北黄石市东长江边,横江一面,既险且峻,壮若关塞。三国吴设江防于此。晋太康元年(280), 王潜(jun) 率晋军舰队,自蜀东下灭吴,在此用烈火烧熔东吴横江铁索,乘胜直取金陵,统一全国。刘禹锡在长庆四年(824) 由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沿江东下,途径西塞山,感而赋诗。

从结构上分析西塞山怀古的内容,西塞山怀古鉴赏题及答案(1)

湖州西塞山一景

这首《西塞山怀古》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咏王溶灭吴的历史,但又不限于此,有一种整体的观照。“人世几回伤往事”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概括性很强,把六朝以来灭亡的史实一句带过,一方面由吴、晋更替的具体史实描写转为带有总结性的概写,另一方面又由“伤往事”将咏史转为作者带有深沉的理性思索的感怀。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

从结构上分析西塞山怀古的内容,西塞山怀古鉴赏题及答案(2)

“依旧”两个字,强调了山川险要是不足为屏障的,历史的进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联已经跳出具体史实,用人世变迁和山形依旧对举,具有发人深思的味道;而尾联更进一步,一方面表露出对于当时藩镇割据局面日趋严重的现实针对性,寓含着诗人要求统一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又大大延展了吴、晋兴替的历史时空,从而促发一种规律性的思考。“今逢四海为家日”所体现的是刘禹锡居安思危的政治家本色,而这首诗更为精彩的是处处体现出的作者作为思想家的思辨色彩,诗歌在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中饱含哲理。

从结构上分析西塞山怀古的内容,西塞山怀古鉴赏题及答案(3)

不过这种哲理性绝不是枯燥的议论,而是通过精妙的艺术手法和诗歌含蓄深沉的内蕴体现出来。薛雪《一瓢诗话》评价这首诗:“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著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似议非议,有论无论”是说它把议论融会在描写与抒情当中,既有理性的深度,又不失诗歌的韵味。“气魄”是说诗歌具有悲凉而不衰飒、沉重而不失坚韧的精神气脉,以及纵横千古、涵盖一切的气象。“法律”是指诗歌的艺术手法。

从结构上分析西塞山怀古的内容,西塞山怀古鉴赏题及答案(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