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
第二十三章 古代中国商人的原罪
《迷失的大国之路》简介
整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民族有着中国人这么强烈的大国梦。
这个大国梦首先来自先祖的理想。
从以中央之国自居,到天朝上国的称谓;从抚平四夷到万国来朝统治理想,这个大国梦,我们已经做了几千年。
这个大国梦更是来自祖国的灾难。
从一八四0年开始,其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古老的中国饱受欺凌。
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一千亿两白银的各种赔款,在列强入侵中辗转哭号的百姓,几千万在战争中屈死的冤魂……
这种屈辱,让人们发出这样的呐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可能,许多人都有着相同的疑问,古代中国为什么成不了世界性大国呢?
在大国的崛起中,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古代中国的身影呢?
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准确的回答!
《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正文:
下面咱们要说的,是古代中国集权专制社会得以达到极致,而且连绵不绝的两个帮凶,重农轻商的思想和儒家文化。
说到重农轻商的思想,我想到一个故事。
公元1553年(大明嘉靖三十二年),北京,又是会试发榜时,榜单前正重复着一幕幕似曾相识的人间悲喜剧。黑压压的人群中,一个山西口音的年轻人在冷静地寻找着他的名字,哦,找到了,张四维。虽然没进入一甲,但能中进士也是非常难得的成绩。张四维同学并没像范进同学那般疯狂,他安静地离开了喧闹的人群,从此踏上了一条通往帝国最高权力的青云之路。1575年,经张居正推荐,张四维担任礼部尚书,正部级的岗位让他从此成为高干。当然,张四维同学的仕途才刚上路而已,此后,他又进入了内阁,在张居正死后,接替张居正成为国务院总理(内阁首辅),取得了一个进士在仕途中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张四维在政治上并没留下大书特书的佳话,也没有罄竹难书的恶事,之所以关注他,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身世。
张四维的老爸张允龄、叔父张遐龄都是有名的晋商,而他的三弟、岳父也都是商人,可以说,张四维是标准的商人家庭出身。
那么为什么张四维不去继承父亲的产业,开始自己的经商之路呢?原因是因为古代中国有着重农轻商的观念。
虽然现在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把发财致富当作自己人生的目标(这些人中包括很多当官的,否则就没有那么多的贪污腐败了),但在古代中国,通过经商来发家致富,是件挺坷碜(不光彩)的事情。
古代中国商人被人看不起,因为它是带中原罪出现的。
商人这个词,实际上是从古代中国商朝人转化过来的。咱们说过,由于古代中国地处内陆,各个部落之间有着物产的相似性,再加上陆路运输的艰难,所以远古时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经商是件挺困难的事。但这么难的事,还是有人*,干这个活的人就是商朝人的祖先。商朝人的祖先叫契,是帝喾的儿子。
帝喾名高辛,早在十五岁时开始辅佐颛顼帝,三十岁接班。据说只要有风雨吹拂、日月照耀的地方,人们都服从他的教训,于是他被尊称为帝喾(念酷)。
这位很酷的帝喾也有不酷的事情,就是他的孩子都来路不明。据说他有四位妻子,其中掌门太太姜嫄声称孩子是这样怀上的:某一天,姜嫄女士到郊外去玩,看见一只大脚印,她往上面一踩,结果就怀上了孩子。这个故事说明,帝喾很可能有难言之隐——或者是生理机能有缺陷或者第三者插足。
事实上,当时社会时常出现“*婴”现象,就是*掉长子,那是因为少女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开放的,经常参加春天三月里的野外party。结婚以后,生出的长婴常常被老公*死,作为献牲,在祭祀上使用,既取悦了上帝又解决了丈夫的苦恼。(《圣经》上也有*长子取悦上帝的故事。)
既然这类事情在那个古风尚存的时代是很普遍的,身为诸部族最高*的帝喾也就不必有太多心理压力。于是宽厚的帝喾叫她把这个孩子扔掉算了。但是妈妈这样尝试了以后孩子却不死,妈妈觉得这孩子算很神奇,就把孩子偷偷拣回来养大,取名叫做“后稷”。
帝喾对掌门太太的怒气还没有消,他的二太太又跑来给他讲述故事了,二太太告诉丈夫的故事是这样的:二太太和两个女伴去池塘洗澡,看见燕子从空中扔下了一只鸟蛋。二太太肚子刚好正饿着,就一口吞了,于是*生了孩——鸟蛋也好,大人脚印也好,都是借口罢了,说明当时仍然是流行着欢乐谷,即便结婚以后的人也难以免俗。一旦不小心在欢乐谷玩,玩出个小孩子来了,没法回去跟老公解释,就说:耶!不小心吃鸟蛋,*了!
第一次听到这类冠冕堂皇的借口还半信半疑,帝喾第二次听到就已经出离愤怒,最终放弃了愤怒和追究的兴趣,他咆哮了一会儿,就忍着气,置之不理了。于是,二太太的孩子没有被扔掉,后来被人称为“子契”——我们管他叫鸟蛋之子子契。这个子契也叫契,他就是商人的祖先。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帝喾第九十四岁高龄的时候,他的第三位太太又来给他讲故事了,准确地说,这次连一个故事和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没有了,就是直接抱着一个小孩来的。帝喾昏花的老眼,看着年青的、面带尴尬的妻子,以及摇篮中哭叫的婴儿——小家伙长得眉分八彩,老迈的帝喾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吧。这个来路不明的小儿子被他命名为“放勋”,快让妈妈抱走吧。
放勋是谁大家可能不知道,但说到尧大家就相当的熟悉了。
扯远了再扯回来,咱们接着说商人。这个因为老妈吃了鸟蛋就生出来的契,挺能*,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这个契的六世孙叫王亥,人聪明还会做生意,经常率领很多奴隶,驾着牛车到黄河北岸去做买卖。跟谁做买卖呢?蛮夷之人。为什么跟蛮夷之人做买卖呢?咱们说过,由于地域的相似性,古代中国各部落的出产也差不多,所以想挣钱的话,就得周边的四夷做买卖。跟蛮夷之人做买卖,利润很大,风险更多。蛮夷之人虽然不懂仁义道德,但人家懂经济理论,知道抢比买的成本要低得多。所以有一天,王亥叫狄族易氏给抢了,东西和奴隶没了不说,王亥也叫人给*了。王亥有个儿子叫甲微,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后,便兴兵伐易。最后终于灭了易氏,商的势力也从此扩展到易水流域。到了孙汤(就是著名的圣人之一的商汤)当商族头领的时候,商族的手工业已相当发达,特别是纺织业,花色品种优于其他各族。商汤为了削弱夏的国力,便组织妇女织布纺纱,换取夏的粮食和财富,把贸易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最后灭了夏代的统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
但商汤的后人商帝辛(纣王)不争气,结果叫周朝给灭了。周取代商后,对商朝的遗老遗少可没少迫害,很多人直接成了奴隶(这是周成王时期商朝遗民造反的原因,这也说明周并不仁义,否则商人用不着造反),而在现在河南的原来商人居住的地方,商人虽然没有当奴隶,却被没收了一切财产和土地。人总是要吃饭啊!农民当不成,这些商人只好做买卖,利用差价混口饭吃。而当时的中国,西周取代商朝后,把商部落分到了河南,后称宋国。人民大众普遍鄙视商朝的遗民,如今这些人居然当上了二道贩子,自然更加鄙视。农民去集市卖东西,常常被人误认为商的遗民,久而久之做生意的人成了商人,而做生意本身则被称为经商,后来好歹混了个名字叫商业。
从古代中国商人以及商业的来历中,我们已经看到了鄙视味道。这种鄙视的来源在于,周是个以农业发家的王朝,对于不干活的投机倒把份子当然看不起。
这种看不起,还表现在古代统治阶层对待商人的态度上。商鞅对于商人的政策是:“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事末利的意思就是不干农活(本)的商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所有的商人、懒人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统统没收,以为官中的奴隶。有着这样的政策,你还敢当商人吗?
后来的秦始皇对待商人的态度是:把“贾人(商人)”“谪戍”(发配到边关当兵)(《汉书-晁错传》)。到了汉代,政策有所放松,不让当奴隶,也不发配了,但不能穿好的(“贾人毋得衣锦绣……操兵、乘骑马”。《汉书-高帝纪下》),不能占有土地(“无得名田”《汉书-食货志下》),“不得任宦为吏”(《史记-平准书》)。也就是说汉代的商人,你只能经商挣点钱,当地主不可能,当官更是别想了。
而在晋代,几乎把商人整成了小丑。在晋代卖东西的人是什么打扮呢?整条白毛巾贴脑门上,上边写着你自己的姓名和你卖的东西,意思大概是你和你卖的东西一样贱。除此之外,脚上穿的鞋子也有规定,必须是一只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是个低赋的商人。(晋律:“侩卖者皆当着巾白贴额,题所侩卖者及姓名,一足着白履,一足着黑履”。)
在唐代的社会阶层排名上,商人的地位正式排到了倒数第一位。《旧唐书》卷48《食货上》里,就有了“士农工商”的“四民说”:“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毋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这里头明确了对工和商两个社会阶层的歧视,他们不能当官。
直到宋代,皇帝出台了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可以应举的政策,上层社会的大门才对商人轰然打开。
那么重农轻商的观念,是怎么在古代中国发生发展的呢?
关注《历史有坑》。这里有《杨玉环、董鄂妃等人的乱伦爱情,为啥被赞扬几千年》、《圣人只产生在远古时代和圣人的生活作风问题》、《要么当风口上的猪,要么别当猪,上屠宰场的滋味,你肯定不想享受》、《中秋爱情故事:让老公头上都长绿草了,甚至快变草坪的女人……》、《中国第一个纯天然冻龄美女》、《最成功,最失败的间谍,都是这个绝美的女人……》、《,从沉鱼到西施鱼,她用西施舌,控诉绝美女人的凄惨人生》、《古代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最后被谁扯的稀烂?真不是匈奴》、《诸葛亮的丑老婆谁介绍的》,还有为什么说褒姒是老太太,圣人为啥没爹,诸葛亮咋成了是奸臣,关羽真的不忠诚等内容。以及《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论语中为啥全是谎言》、《史记中的马屁》等连载,还有作者的人生感悟。
请大家关注、转发、点赞,您动动手指头,全当锻炼身体了。但您的支持,对我真的很重要!万分感谢!
每天更新,鲜货不断,关注《历史有坑》,我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