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总结,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和目的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7 03:44:38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总结,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和目的(1)

王安石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为临川军判官。王安石自幼聪明,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后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多为江南地区地方州府县官。年轻时,朝廷知其才学和在地方的政绩,多次征召王安石,他都借口推辞。宰相文彦博向宋仁宗推荐过王安石,欧阳修也推荐他入朝做官,他都推辞了。王安石的时代,是中国人才辈出的时代,“三苏”父子、欧阳修、曾巩、司马光,还有北宋理学五子: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颐和程颢兄弟,那个时代,真是一个文化盛世。当时北宋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但国家又积贫积弱,就像狄更斯《双城记》写的那样: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那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时代;有的人直上天堂,有的人直下地狱……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总结,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和目的(2)

宋神宗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实现了防止割据势力的目的,但“守内虚外”的军事政策,以及为分权造成的“冗兵冗官冗费”,使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外,北宋与契丹族的辽政权,党项族的西夏政权作战失利。对内,不抑制土地兼并,中期就出现土地集中,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中期就发生了。王小波、李顺在四川起义的口号就是“均贫富”。王安石在地方做官时,感受到北宋政权存在的严重危机,他希望通过“矫世变俗”化解北宋的政治危机。公元1058年,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及奢靡无度提出改革诉求。公元1069,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任命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王安石变法重在给国家理财,他的理财原则是“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重点解决政府的财政问题。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青苗法:在一年青黄不接时,老百姓断炊,政府借粮食给无粮的农民,等农民粮食收获后,农民归还所借之粮,政府要收一定的利息。这样,可以减轻高利贷对农民的过多盘剥,还增加了国家的收入。2、均输法:政府集中采购储存粮食的方法。地方政府每年要向国家交纳一定的粮食作为税赋。均输法就是在粮食丰收的年份就多收购,欠收年份少收购。这样可以防止“谷贱伤农”,也可以防止受灾年份商人兴风作浪。3、市易法:平抑物价的制度。对于上市的商品,政府贱买贵卖。稳定市场物价,增加政府收入,防止商人牟利。4、方田均税法:核实田地数目,按田地数量纳税,防止偷纳赋税。5、募役法:由州县出钱募人服役,免除以前按户充当差役的办法,这样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王安石还在军事、科举考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他的改革增加了北宋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北宋的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但王安石的变法,很多内容都是触及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的,因而,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像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等,已经不自觉地运用到了现代市场价格调节这个“无形的手”的作用,这是王安石变法前中国农业社会所没有过的举措。这样,以司马光为首的传统士大夫,可以振振有词地数落王安石变法就是在与民争利,扰乱天下,祸害国家。这就像在古代出现一个那时人们没有见过的现代社会的汽车火车一样,人们一定把它们当妖怪。走得太远的人,一定是会被非议的人,一定是孤独的人,烧死在罗马广场的布鲁诺自不必说,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出来时人们都质疑是不是爱因斯坦思维不正常。李白《将进酒》写的:“古来圣贤皆寂寞。”估计王安石就有这种感受,他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这难道不是他的寂寞和孤芳自赏吗?宋神宗一死,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就取代王安石做了宰相,王安石变法法案被废止。王安石变法时,身居高位就遭到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的非议,那王安石后来的差评就可想而知。那些批评王安石的人,甚至于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说他经常不洗脸脚,蓬头垢面。近代以前,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都是否定,这也是我们农业文明,小农经济因循守旧的弊端。近代中国历经苦难,人心思变,王安石变法为世人所称道。人类历史上有两类改革,一是商鞅变法类,改变社会性质。二是王安石变法类,不改变社会性质,只是革除社会弊端,我们现在的改革也属于这样的改革。不管哪类改革,都是打破利益格局,都是有阻力有风险的,我们应该为改革呐喊助威。人类有两样大事,第一是发展生产力,增加物质总量;第二是分配物质的方案。生产力落后,社会贫穷,社会矛盾尖锐。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丰盈,但分配不合理,也会导致的社会矛盾尖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