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欲饮无管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会须一饮三百杯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8 15:34:18

诗人在叙述某一个事物的时候,往往不用它的通常名称,而是借用别的名称来代替,为艺术换名。诗词里面艺术换名常用的方法有借代。

对所写的事物,不是直接使用它的通称,而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已成为定型的修辞格,这叫做“借代”。其中被替代的称“本体”,替代的称“借体”,在使用借代修辞格的时候“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不是省略,对于一些固定的名称,比如地理名词、固定名词,省略与借代是不一样的。 比如:黑龙江,在省份的名称时候 不可以简称“龙江”,而“龙江大地”是黑龙江省的借代修辞。

再有,对于历史人物或人物的借代,与省略也是不同的。借代的几种方法,其中就有借处所、或官爵代事物或人物名称。比如:杜甫曾住在杜陵,那么杜陵、杜陵叟就是借代杜甫。但是有一种情况不同,比如屈原可以称为“屈子”,但屈公、屈翁等称谓就是杜撰了,是不可以的。李白曾被流放夜郎,那么“只看杜陵穷瘦,不曾夜郎僝僽”, 这里“夜郎”就是借代李白了。

(一)借代的作用

古诗词对格律的要求十分严格,有时为了满足诗词平仄、对仗、押韵的要求,不得不改换事物的名称。因而,借代的修辞手法就成了最好的表现手段。下面就此浅显地说说借代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

1、出于对仗的需要

古代诗文是很注重对偶(也称对仗)的。就唐代律诗来说,一般要颔联、颈联都要求对仗。譬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借代的修辞手法在对仗中的体现,主要是运用了借代这种修辞手法中借“乙义”代“甲义”来进行的。借代的修辞手法主要包含有借声、借物两种基本形式。下面我们用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为例,看看借代在对偶中的所产生的作用。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按照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是对仗的。在此,我们来看看颔联这一名联: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其意思是说,(诗人)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的小事,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其中,“寻常”这里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平常”,而是从度量角度去理解。古代八尺为一寻,两“寻”为“常”。这样,诗人借 “寻常”这一义项与下句的“七十”相对应,形成规整的对仗。

又如,杜甫的《恨别》,

洛城一别四万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我们以诗歌的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为例,诗人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以“清”的读音与“青”字相同来对“白”字,这是用了借代中的借声。这样,诗句就构成了工整的对偶句,完全符合对偶中词性相对的要求。

2、适应平仄的需要

诗词最是讲求音乐美。音乐是节奏的艺术。节奏就是音响运动中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有规律的组合。在诗词中,主要体现在诗句中平仄的和谐运用上。我们以宋欧阳修《蝶恋花》为例,谈谈借代修辞手法在词中的作用。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诗词体制格律》的要求,《蝶恋花》为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句式均为七四五七七。

词人用“玉勒雕鞍”代“华贵车马及乘坐的人”。而按词的平仄格律要求,这句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玉勒雕鞍”就符合前四字“仄仄平平”格式要求,而“华贵车马及乘坐的人”的意思相同外,平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借用“玉勒雕鞍”来代替,就符合《蝶恋花》的体制格律要求。

3、为了格式的需要

古代诗词是讲求一定的格式的,特别是宋词和唐代律诗确实少不了一定的规律。这里,我们用宋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来说说借代的修辞手法在满足诗词格式的需要中产生的审美效果。《江城子•密州出猎》原词为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根据《诗词体制格律》的要求,《江城子》为双调,共七十字,前后片各五平韵。上下片句式相同,均为七三三四五七三三,也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为七言一句。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在二三句中,以“黄”代“黄狗”、“苍”代“苍鹰”。这样,不但适应二三句中“三三”位置的需要,而且“黄”、“苍”与其前后的“狂”“冈”“郎”等字合韵,均押平声韵“七阳”部。

举杯欲饮无管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会须一饮三百杯运用了什么修辞(1)

(二)常用的借代法

修辞学把被替代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替代的事物叫“借体”。借体与本体间关系多种多样,于是借代类型也就各不相同,主要有借特征代事物、借部分代全部、借器用代事物、借专名代通称、借古名代今名,等等。

1.借特征代事物

这是借代修辞格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即临时借用事物性质、状态方面的特征,以及物件的制作者或是出产地,以代事物本身。

如王维(唐)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zé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袞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早朝前宫中官员各尽职守,卫士头戴红巾象雄鸡高唱报告天明,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官员正把绣有彩饰的皮衣捧进宫廷。早朝中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临着向前移动;香炉的轻烟依傍着皇上的龙袍升腾。朝拜后皇上就要召见贾舍人用五色纸起草诏书;只听到贾舍人服饰铿锵的声音他已回到中书省接受任务去了。

这是一首描写朝廷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全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其诗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

文中“佩声归到凤池头”,“佩声”是指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这里代人,具体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万国衣冠拜冕旒”以“衣冠”代表官吏,以“冕旒”代表天子,也是以标帜代替事物的借代方法。

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里绿代“绿叶”,红代“红花”。

另外还有很多: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借代为富贵之家。

辛弃疾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这里“烽火”是战争时候的特征,这里代指“战争”。

李商隐的“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里“沾衣”是流泪的结果,此代指“流泪”。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是造酒的高手,这里就用它来指代“酒”。

2.借部分代全部

不过这个“部分”一定要有代表性、 唯一性,否则将不成立。比如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里“秋”是一年四季的一个季节,而且一年只有一次,所以这里“秋”可以代指一年。如果将秋改为“天”就不成立了,因为一年有365天,而一年只有一个秋季。再比如“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战国时候,燕赵两国的歌舞最为发达,所以这里代指各种美妙的歌舞。借处所代事物包括刚才讲的杜陵,还有比如“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里“天山”是专有名词,借代抗敌前线;沧州本来指水边之地,这里借代隐居之所。

3.借器用代事物

是指借用物件的制造、运输、存放、使用等方面的工具器皿,用来借代物件本身。

比如:“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粉黛”本是女子的化妆品 这里借指美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这里“管弦”本指管乐器和弦乐器,此处借以代替音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本是古代用火烤去竹子的水分而制成的记事竹简,此处代指史册。

4.借专名代通称

这里所说的专名包括人名、地名、事名、数名等,诗词里面有时候把专名用作同类事物的通称。

比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这里“三百”是一个具体数字,但这里就是泛指了。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罗敷是古代美女名,后来因为美貌而成为美女的通称。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这句“卢家少妇”本是专指莫愁的,后来用作少妇的通称。

再有比如“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这里秋娘原是长安的一位著名乐伎,后来借指通晓歌舞演奏为业的女子。

5.借古名代今名

诗人有时候使用古名,包括古代的人名、地名等等来替代当时的名称,这种修辞格用的不多,一般多做注解,有晦涩、牵强之嫌 大家了解即可。

(三)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是比较重要的修辞格,那么借代与借喻有何区别呢?

借喻的基础在于相似性,借代是相关性 ;

借喻是喻,有时还包括代;借代是只代不喻;所有借喻都可以改成明喻,借代就不能

(四)运用借代修辞格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1.借体必须有明确的代表性,让人一看就知道或能理解它所指代的事物是什么;

2.用事物特征做借体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它的感情色彩和使用场合,切不可机械地使用,那样就教条,也脱离了借代修辞的范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