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首页 > 企业招商 > 作者:YD1662024-01-08 15:39:18

高素红 吉志新

摘要:近几年来,本文作者在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身努力和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绩,受益颇多。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实战参赛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心得和体会。本文从实践经历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为新农科双创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农科,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培养途径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潜在作用

作为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地方就是课堂,而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更应该以此为平台,充分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和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大创项目就可以来自于课堂上与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问题的探讨。如就某一个教学知识点该如何讲解更有利于受众理解?这也是作者团队带领学生连续两年参加“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学生农业微课程竞赛”,并获得较好成绩的初衷!2018年,团队就植保热点问题“绿色低毒农药取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相关知识点制作了微课程“王者“新药”来袭”,获得“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学生农业微课程竞赛”优秀奖。2019年又根据目前葡萄园重要害虫“绿盲蝽的为害现状和防治策略”制作了精品微课程,获得“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学生农业微课程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也荣获“2019年度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学生农业微课程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其次,学生本身,尤其是低年级本科生的思维总是更容易、更乐于接受感性事物。所以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的提供与课程理论知识相关的实物教学,案例分析,尤其是自己科研工作中的一些收获,甚至一些困惑等,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这些专业问题的兴趣,主动进行科研学习和研究,并间接地掌握了课程理论知识。2019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就源于一次课堂上的案例讲解。在给学生讲到葡萄园生草不当会招致新的有害生物为害的实际案例时,提到了“黑额光叶甲”这种害虫,几名同学当时在课堂上就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下课之后还一直在探讨。以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了初步的研究工作,撰写了科研论文“河北昌黎新发现一种酒葡萄害虫”,并申报了2019年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虽然未能冲击省赛,但这些同学以此走上了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不断面对“新问题”进行探索。目前又在参加““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创新创业活动中会取得好成绩。鉴于此,利用课堂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学术创新互补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但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层面,最为重要的是无形中会引发学生对专业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兴趣。发掘有潜力的同学,鼓励其加入创新创业团队,从参加一些创新比赛开始,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实践技能。

二、利用创新创业周和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双创活动

首先,利用每学期的创新创业周,切实带领学生做创新创业性项目。从邀请经验丰富的双创竞赛指导教师给同学们介绍作品思路、参赛经验、注意事项等,到举办年级双创大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落地作品,为参加各级比赛做好充足准备。这对做出好作品,带出好团队,取得好成绩大有益处!其次,利用好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好苗子,做出好作品。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虫声生态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获河北省教育厅表彰。不仅帮助学生内化了专业知识,还得到了在企业实操的机会,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社会荣誉,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

利用科研技能训练计划项目、专业技能训练计划项目等平台,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试验环境和研究经费,购买试验材料,查阅相关中外文献,开放实验室,教会他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的参赛辅导培训等。实践出真知,这些比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科研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有巨大帮助。团队作品“秦皇岛虫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荣获第二届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农业2025”乡村振兴创业赛道华北片区一等奖,最终荣获第二届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农业2025”乡村振兴创业赛道全国二等奖。当然,获多少奖项只是一个结果,而对于学生发展而言,能力的提升,兴趣的培养才是首要的。

四、切实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竞赛时,教师要给自己合理定位。一方面,作为学生竞赛的指导者,不应如“救火队员”一般,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揽过来一并解决,如此指导学生就失去了提高学生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双创竞赛对学生除了荣誉之外也失去了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不能对学生的项目和竞赛不管不问,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还非常有限,因此作为称职的指导老师,对学生项目进度的关心和督促是必不可少的。归根结底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指导的成功与否在于对一个“度”字的把握。在学生遇到一个复杂、繁琐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茫然和困惑,此时导师需要进行指导,但不是帮助解决,更多的是为其提供一个宏观的思路,为学生指明方向,最终问题的解决过程需要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分析、思考和细化。这种指导方式,也就是引导式教育,可以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同时也不至于因为过分的指导限制学生的思路。当然,作为指导教师,只有专业知识上的指导是不够的,学生在双创活动中很可能产生沮丧、懈怠等情绪,作为初次涉猎科学研究活动的学生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可以理解并不意味着放纵,在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帮助,对于沮丧情绪要进行鼓励,对于懈怠现象要进行批评。张弛有度,鼓励和批评并用,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路上走得深入、平稳是指导老师应有的责任。在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时,团队中有的同学遇到一些困难,萌生退意,经过指导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团队坚持不懈,最终创业计划作品“皮皮虾跟我走——虫源好虾料”荣获全国三等奖(创业类)。同时还申报并完成了河北省创新创业项目“黄粉虫虫源甲壳素创制虾精准饲料关键技术研究”。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大创活动中,指导教师也会受益匪浅。除荣誉称号外,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升,总能有所启发,完善教学思路和指导经验,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