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是影响力仅次于《西游记》的著名神魔小说,全书以富于神话色彩的描写表现了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清代代梁章拒在《浪迹续谈》中说:“《封神传》是明代 一位饱学儒生所作,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足而三。”但尽管影响力、知名度很高,位列四大名著的却是《西游记》而非《封神演义》。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封神演义》与《西游记》同属神魔小说题材,而《西游记》的水平要远远胜过《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文笔:平铺直叙,单调乏味《西游记》的语言特色具有很高的成就。行文中,人民生活的口语被吴承恩信手拈来,富有变化的句法导致文字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于是《西游记》的文笔流利通畅;而作者叙事之时,又脉络清晰,干净利落。虽然《西游记》的主旨在于修心,但毕竟主角是动物,而童心也是修心的重要一环,于是《西游记》的很多情节都具有童话色彩,如平顶山单元太上老君的法宝紫金葫芦、羊脂玉净瓶需要叫名字,等对方答应了才可以吸。而紫金葫芦和羊脂玉净瓶是老君乘药的,同章节老君的其它法宝,幌金绳是老君的腰带,芭蕉扇是老君的扇火扇子,唯有七星剑被老君用于炼魔,生活用品占据五分之四,读来自然颇为亲切。
西游记
而《封神演义》的文笔,虽然整体上流畅,但叙事手法并不高明,往往是平铺直叙,固然无过,却也无功,只能说中规中矩,并无甚妙笔。而语言相对书面化,却又缺少清雅端丽的色彩,显得枯燥平淡,虽侧重于叙事,却颇让人感觉"质胜文"。而《封神演义》的法宝虽然繁多,却远没不似《西游记》那般给人印象深刻,往往是报菜名式的一走而过充场面:
罗宣见子牙众门人,不分好歹,一拥而上,抵挡不住,忙把二百六十骨节摇动,现出三头六臂,一手执照天印,一手执五龙轮,一手执万鸦壶,一手执万里起云烟,双手使飞烟剑。
罗宣这里一次出现四种法宝,但是它们既远离人的生活,很难让人有直观联想,同时作用又都是放火,雷同程度极高,完全没有区分度。同样是数目繁多的法宝,留给人的印象比之平顶山章节堪称天差地远。
罗宣
人物:注重神奇性而忽略人性《西游记》与《封神演义》同样是注重描写人物神奇性的,但是《西游记》在种种瑰丽的想象之外,对于人性的描写却是丝毫不缺。且不提浓墨重彩的唐僧师徒五人,便是只存在于章节的红孩儿、金银角、牛魔王、蝎子精,也都塑造得非常成功,能给人留下深厚的印象。可以说《西游记》是兼顾了神奇性和人性的描写的。
而《封神演义》注重神奇性,基本上随便哪个异人,都是或三头六臂、或青面獠牙。杨任的眼中手、雷震子与辛环的肉翅、土行孙的地行术等,均描写得十分神奇。但是对于人性,《封神演义》的描绘却有所逊色,除了哪吒、云霄、闻太师等极少数人物性格鲜明,大多数人物的性格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昆仑十二上仙的满口天命、上阵论道,截教中人的自恃强大、目中无人,都几乎是一个模板;而妲己这种典型人物虽然阴狠毒辣,但她与胡喜媚、王美人也并无多少区分度;姜子牙则非但懦弱无能,就连忠厚这一着力塑造的性格特点也被作者信手打破——姜子牙曾承诺投降不*后还是*了俘虏。而黄飞虎这等占据了巨大篇幅、左右商周国运、一门都是武艺极高的重要角色,居然除了“忠义”这一标签外说不出任何性格特点,足见《封神演义》在重视神奇性的同时何等忽略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