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最后一句:“电文被将军的泪水打湿了”。
这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结尾:“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体现了异曲同工之妙。
这反映出《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作者独辟蹊径,对旧有的历史素材重新进行整合与挖掘,从“情感”这个视窗,重新捕捉人物的心理流脉,从而让旧有的素材焕发了新意。
由于作者立足于“情”的维度安排人物的动人一瞬,才有了《青山处处埋忠骨》里的催人泪下的感染效果。
可见,《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构思与立意,并非是一种随机的选择,而是作者在构思创作时的总体布局的一种折射与显影。
二是抓住历史的节点。《青山处处埋忠骨》抓住了人物的一个情感波动的节点,贯通了过往的情感,积淀了未来的走向,作者删繁就简,沉入到历史的节点,在短瞬的时间内,融入了人物的近乎是整个人生的性格与命运。
在《光荣属于烈士》这一篇文章中,时间点非常短促,就是主人公调回国内、告别战友的一个短瞬的时间,但是,却通过这一个节点,透视了他所在部队的战斗历程,尤其是闪回了部队在上甘岭战斗中付出的巨大的牺牲,由此构成了文章中的主旨的逆转。
年维佳的这一组历史纪实中,可以说都倾注了这样一种特点,就是以一个狭小的窗口,洞观人物的行动与思想轨迹,然后在结尾处,逆转了文首的设定,让文章具有了内在的近乎是欧亨利小说那般的逆转前因的“魂”,从而使他的一组历史纪实中,都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出波澜起伏、出人意料的构思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