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强化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于此,笔者认为班会应该在真实的活动中呈现孩子真实的想法和行为,让真实的感受影响孩子真实的想法,让真实的体验指导孩子真实的生活。不期望一堂班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坚持追求真实的班会课堂。
本节课以“想得到的”“想不到的”为设计主线。例如,撞了人说“对不起”,是孩子们“想得到的”,怎样说“对不起”才是真正的道歉,是孩子们“没想到的”;
“对不起”能换来别人的原谅,解决很多矛盾,这是孩子们“想得到的”,但是自己犯的错误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和影响,这是孩子们“想不到的”。
同样,弄坏了东西赔偿,弄丢了东西弥补,诚恳的道歉和弥补能更快地获得原谅解决矛盾,这些是孩子们“想得到的”;
但是精神上的伤害如何弥补,严重的后果如何承担,以及有些时候就算尽力弥补、诚恳道歉也仍然获得不了原谅的现象也是生活常态,这些是孩子们“想不到的”。
这样层层推进,如剥蒜般在孩子们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牵引出许多“想不到”,在此冲突点上做引导,让孩子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更具时效性和真实性。
同时,反思自身的思维模式,凡事多想一层,不只看表面,不想当然,在这样的“三思”后,才能更好地约束自身,唤起责任意识,引发担当责任的内驱力,并减少下一次的发生。
本堂课的后续,笔者准备再上一堂班会——“比说‘没关系’更重要的事”。有时候听完“对不起”后即使被撞的伤口还在疼,心情也差,但在长期的待人宽容教育下,孩子也是近乎本能地回复“没关系”。其实指出对方的错行,给出改正建议,共同督促,比看似“宽容大度”地说声“没关系 ”走个过场会更有用,这也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