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萬葉堂主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日本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宫崎市定所著的《解读史记》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史学普及读物,很多地方颇具启发性。书的第一章《史记》的读法——我们曾经怎样读《史记》就很值得留意。这里作者讲的实际是《史记》一书的编排形式,或者说是排式、版式。
《史记》从成书迄今在排式上经历了若干次变化,最初《史记》只有原文,到了裴骃、司马贞、张守节三家注出现后,注文也是单独刊行的。只到南宋建安书商黄善夫发明了把三家注分别截取罗列在《史记》正文之下,从此才形成了后人习惯意义上所称的《史记》定本。到了明代,凌濛初刊印的《史记评林》又加入了更多的后人批语,使得《史记》一书更加卷帙浩繁。这种注上加注的形式虽然在疏解文意上更加方便透彻,但是也会由于注解过于冗长,造成割裂正文的现象。像日本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直到第三页才出现史记的正文,而且只有“黄帝者”三个字。过于盯住局部,反而会失掉了整体。
由此一些学者认为这样读《史记》不利于理解原文,又开始推行只有司马迁原文的白文《史记》。这种排式的《史记》目前国内也有新排简体字版,有些读者认为这样的版本有利于独立思考。如果能把二千多年前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直接读懂,那几乎就是奇迹了。宫崎在书中作如是说。纯粹的原文《史记》对于当代人来说是不适宜阅读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宫崎在最后介绍了中华书局点校版《史记》,在他看来,这种利用西式标点符号对《史记》原文进行分段标注的办法是更加合理的。
把书籍的排式作为阅读的一个主要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讲,这显示出宫崎的独到眼光。以前的版本学家对待图书都是从版本的珍稀,校勘的准确,内容的完整这些方面去谈,相比这些版本学家,宫崎对待书外在形式的理解就显得更加深刻。
《史记》的各种版本可谓汗牛充栋,每个版本的排式也各不相同。即使是中华书局新旧两版的排式也不尽相同。如何去选择要根据个人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中华书局的排式只是在结构上比之前的更加合理,细节上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喜新厌旧如果放在《史记》的版本选择上是完全不适用的。
在此就不具体分析每一种《史记》版本排式的优缺点了,这里其实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版方在排式的主动设计上如何更加合理、美观,另一方面是读者如何在现有的版本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排式,要展开说太长了,大家通过图片自行感受吧。图片顺序从左上至右下。排式对于图书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