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原文分段,祝福原文课文预习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28 03:33:55

导语

鲁迅先生的文章向来自成一派的犀利,辨识度极高,《祝福》也是如此。

《祝福》全文是倒叙,鲁迅先生先以一段外貌描写勾勒出祥林嫂的生存现状: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 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这是祥林嫂快死的时候的外貌描写,将死之人的外貌鲁迅先生把握得非常巧妙,运用了“木刻似的”这样一个形容词,表现了祥林嫂麻木的状态,眼珠“间或一轮”,表现出祥林嫂还活着,这个词当初我们语文老师也是大加赞叹,因此我记得很清楚。“内有一个破碗,空的”表现祥林嫂目前的生活状态,各方面的描写都透露了一个字:惨。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接下来便是回忆了。

祝福原文分段,祝福原文课文预习(1)

图片来自网络

大抵命运对穷苦的人总是毫不留情的,祥林嫂是惨的那一个,但绝不是唯一惨的那一个,鲁迅先生描述的是作为穷苦人代表的祥林嫂,她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便只有任由它压垮自己。祥林嫂初到四叔家时:

头上扎着白头 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这个时候祥林嫂刚死了丈夫,所以状态不是很好,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说明祥林嫂对生活还是有期待的。

接下来的描写印证了这一点:

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在四叔家干活的祥林嫂很卖力,很得四叔四婶喜欢,祥林嫂也找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因此也开始忘记悲伤,开始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只是生活并不打算就此收手,而是又一次嘲讽了她的努力:她的婆婆将她卖给了贺老六做媳妇。在那个提倡“守节”的年代,女人死了丈夫再另嫁是伤风败俗的,良家妇女是绝对不能这么做的,所以祥林嫂以死明志,只是未能得逞。

祝福原文分段,祝福原文课文预习(2)

图片来自网络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祥林嫂夫死子丧后再次来到四叔家,和第一次一样的穿着打扮,“两颊上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几段和第一次来四叔家的外貌描写有区别,可以理解为:祥林嫂其实更心疼的是孩子夭折,也可以理解为:祥林嫂对这段婚姻是认可的(即使一开始是被强迫的),毕竟没有婆婆压制,家人也不图她什么,一家人奔着好日子过的。但日子原本有多幸福,失去之后就越痛苦。

然而压垮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四叔一家认为祥林嫂是“伤风败俗”的,祭祀时不让祥林嫂插手,即便后来祥林嫂“捐了门槛”,四婶也认为她是“不干净的”。

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这个时候起,祥林嫂便被打败了。

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这两段的描写说明,祥林嫂的悲剧并不是什么所谓的命运造成的,她是死于各种人为:婆婆为了给二儿子娶媳妇把祥林嫂卖出去;在“守节”成风的文化里,祥林嫂就成了众人眼里“伤风败俗”的代表。这就是鲁迅先生痛恨的“从来如此,便对么”。也给了我们现在人一些警示:多数人信奉的,就是对的吗?

祝福原文分段,祝福原文课文预习(3)

图片来自网络

结语

或许有时候许多不可抗的因素导致我们不得不走在一条荒僻的小路上,这条小路也许是大多数人不齿的,但,请不要放弃,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终有一天,我们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