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春江花月夜结局是什么,春江花月夜结局女主消失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28 08:05:11

《春江花月夜》一向以"孤篇压全唐"为人所熟知,但其实,这只是个误会。

这首诗本身在诗歌发展史上有开创突破之功,被众多大家所赞颂,而正巧,王闿运给它的评价是"孤篇横绝",而闻一多给它的评价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王闻两人都是文学界大牛,这两个评价一叠加,再加上此诗本身的魅力,大家就误以为此诗是唐诗巅峰了。事实其实不然。

小说春江花月夜结局是什么,春江花月夜结局女主消失(1)

所谓的"唐诗巅峰"其实只是讹传?

1、闻一多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多的确曾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盛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但这是有语境的。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闻一多先是痛切批评了齐梁到初唐宫体诗的糜烂放荡,认为那是文学的"黑暗",是诗歌史的"污点",而初唐四杰先后改变了齐梁风气,到刘希夷而面目一新,至张若虚,更是石破天惊:

"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接着,便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那句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但是闻一多后面还写道:"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份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

可见,闻一多所赞颂的,首当其冲是《春江花月夜》对宫体诗的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情景理得到完美统一的诗作一经出世,横扫宫体诗的罪孽,稳稳开创了宫体诗的新局面。闻一多也在文章中直接把《春江花月夜》归为宫体诗,所以他所说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说的并非唐诗乃至整个诗歌史,而是说的宫体诗,指《春江花月夜》堪称宫体诗的最高峰。

小说春江花月夜结局是什么,春江花月夜结局女主消失(2)

2、王闿运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王闿运的那句评价同样有相应的语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只是其中一句单独使用十分容易引起误会的话而已。这句评价出自《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这里有几个关键字:"宫体之巨澜",可见王闿运同闻一多的评价是一个角度的,都是据宫体诗而言,并非说它"孤篇横绝"全唐,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想来多是断章取义之误,文学上这种事可谓多矣,还需细细分辨。毕竟若是《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那李白杜甫等人应被置于何地呢?

但说来说去,《春江花月夜》能被人误会成"孤篇压全唐",也并非是毫无依据的,主要还是在于这首诗写的的确是好,张若虚也因此才能凭借这一首诗而光耀千秋。

小说春江花月夜结局是什么,春江花月夜结局女主消失(3)

宫体诗的巅峰之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张若虚现存的诗只有两首,一首是《代答闺梦还》,不太为人所知;另一首就是久负盛名的《春江花月夜》。

明朝在《诗薮》中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认为它代表了初唐诗作的高度。认为这首诗"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又云: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明末清初的在《唐诗评选》中说它:"句坷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

《春江花月夜》何以得到众多明清大家的如此青睐呢?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几点:

小说春江花月夜结局是什么,春江花月夜结局女主消失(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