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家的内容概括,老舍的家内容简介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30 16:42:22

老舍的家的内容概括,老舍的家内容简介(1)

乱山碎石间一股激流——走进巴金的《家》

乱山碎石间一股激流——走进巴金的《家》

设计者:孙丽君(余姚八中)

QQ:78971056

一、导语

黑漆的大门,高高的石墙,蹲在门口的永远沉默的石狮子,屋檐下大大的红纸灯笼……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成都到处都有这样的公馆,《家》的故事就发生在那样的公馆里。作者说,那不是自己家庭的历史,那是一般官僚地主家庭的历史,他要向垂死的制度喊出他的控诉。

☆问题来了:

1.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高高石墙里的那些“家”都是怎样的呢?写下你的预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垂死的制度”让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关于作者

巴金(1904—2005年),汉族,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初的十九年,目睹了封建家族里的种种倾轧和斗争。1923年,受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巴金离家远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其间,巴金参加社会运动,创办刊物,并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分三册)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问题来了:

1.那十九年的日子里,巴金遭遇了什么?是什么促使他走上创作之路?不妨读一读巴金的自传,寻找一下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的生活也遭遇了这些,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解析

《家》展现的是“高公馆”这个靠礼教维持的封建大家庭的盛衰史。高老太爷是这个家族中封建统治的君主,他掌控着这个家族的经济,也掌控了这个家族中人的命运。但小说主要描写对象是以克明、克安、克定为代表的第二代人和以觉新、觉民、觉慧为代表的第三代人。三代人在这个大家族中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演绎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主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家”。

☆问题来了:

1.《家》中的人物是多义而多变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矛盾体。在觉慧眼中,祖父就是一个矛盾体,他想起祖父以赏玩书画的心情同姨太太在一起生活的事,不觉哑然失笑,他觉得祖父简直成了一个谜。克明始终是一个封建卫道者,但他又说为了在家里不给自己招来麻烦,引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你的心目中,觉慧是一个怎样的青年?能否结合他的故事谈谈你对他的认识?巴金否认觉慧就是他本人,但他也一再强调,他与觉慧有某些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哪些相似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请你在觉新、觉民和觉慧中选择一个来续写他的故事,你会选择谁来写?告诉我们,在那样的时代,他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贯穿了觉慧与鸣凤,觉民与琴,觉新与梅、瑞珏这几个青年的爱情故事,如果你化身为小说中的人物,就他们各自的感情生活而言,你最不希望自己是谁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巴金在《激流》总序中提及:“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构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的在动荡了。”这个故事,对你认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有什么样的帮助?作品所展示的内容,又给了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艺术鉴赏

《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座丰碑,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吸引读者的是作品展现的时代背景,还是书中真实的人物形象,抑或是作品浓郁的抒情性和细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

☆问题来了:

1.反封建的主题。高家是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封建专制社会的缩影,巴金选取高家这样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作为切入点,从根本上去发现和揭示封建家庭的种种罪恶,并揭示封建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充分显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在作品中显露无遗,你看到那些噬人的魔鬼了吗?还有那些鲜活的年轻的生命,他们的陨落又都是谁在导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巴金曾说,他不是一个冷静的作家,不是为了要写小说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他拿起笔来。他说“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比如,觉新不仅是书中人物,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巴金说:“他就是我大哥。”他也有过一个像梅那样年纪的表姐,大家都喜欢她,盼望她成为嫂嫂,但与书中所写一样,有情人未能成眷属。从作品展现的时代背景到书中人物形象,小说正是以作者十九年来的家庭生活为内容的。如实地写生活中的人与事,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塑造人物形象,使得整个作品具有高度真实的概括性和反映客观历史事实的现实性。以觉新为例,巴金的大哥在1931年春天的一个早晨,用毒药断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时的巴金正在上海写《家》的第六章。按大哥的遗书所述,他是为了顾全绅士的面子,终于做了一个不必要的牺牲者而死去了。可见,文学艺术的真实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你对此有着怎样的感悟?用书中的实例来说明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的心理描写。运用多种手段刻画人物性格是小说的主要任务。《家》中的人物不下于七十个,并且都是极具个性的,作者依托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通过人物的言行彰显人物性格,而细腻的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显得更为丰满。作者通过内心独白、直觉、梦幻、日记等形式充分展现了这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不同形式的心理描写在作品中俯拾皆是。如觉慧在寂寞中信笔写在搁置许久的日记本上的大段文字,他的生活正如他日记本上所描述的那样;如鸣凤在投湖前矛盾而又决绝的内心世界的呈现;如觉慧对鸣凤的爱情在经历了犹豫和徘徊后他做出的选择……如果让你穿越到《家》的世界里,你愿意和谁做一次心灵上的交流?把这次交流的过程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争鸣商榷

与所有古今中外的巨著一样,《家》在受到各界褒扬和推崇的同时,也遭到过种种非议。对这部作品你心中是否也有过质疑呢?我们来看看那些批判。

对作品的质疑和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到了社会主义时期,《家》的影响和意义“已经过去了”,“而有害的消极影响甚至反动作用却相对地突出出来”。

二是《家》没有触及封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没有把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作为背景和内容来描写,视野停留在资产阶级层面,而没有涉及更加广阔的农村。

三是《家》对封建阶级的揭露并不彻底,作品对书中人物尤其是高老太爷一流给予了过多的同情。

四是有评论者认为《家》并没有给青年指出一条求生存、求解放的路,觉慧出走了,但出走后的前途也是渺茫的。

五是《家》没有充分反映出“五四”的时代特征,没有写出新思潮、新运动的日益壮大,也没有真实反映当时中国革命的进程。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家》写恋爱不像,文学技巧不高,在小说中作者时不时站出来讲话等。

针对上述观点,出现了以下不同争鸣。

首先,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站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下去解读《家》。1918年,鲁迅先生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在文学领域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运动的革命要求,提出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的主题—— “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家》是一部符合新民主运动革命要求的书,有人认为《家》是《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它在当时中国新文学领域自然是一个全新的收获。如果去苛求《家》对当代的作用,这是不符合文学评价的原则的。

其次,封建主义的毒害波及广大民众,选择某一反封建群体作为小说主体并不能抹*它的时代价值,小说是符合五四时期提倡民主和科学的革命主张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要求每一个作品全面反映社会全貌也是不符合文学特征和规律的。

最后,巴金一再说过自己并不是一个冷静的作家,他所“攻击的是制度不是人”。作者对高老太爷的描述不是扁平的,他的专横冷酷、腐朽虚伪和最后的温存妥协体现出的正是人的情感的复杂性,而这也不能削弱小说的反封建性。作者对高老太爷的批判和否定是正面而直接的,对家中封建卫道者克明、克安、克定也是充满批判性的,对觉新这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大哥也是否定的。

☆问题来了:

以上种种,是否有一种是说到你的心坎里的?请佐证它吧。如果没有,也请告诉大家你的独到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以致用

1.文学创作是有目的的。作为小说,有的作品是以讲故事为目的的,有的作品是以传达思想为目的的,而以传达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它在表现主题时是自觉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仅乃如实抒写,绝无讥弹,独于自身,深所忏悔”,貌似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源于他的忏悔意识,是一种未加雕饰的内心直白。巴金在他的《文学生活五十年(代序)》中曾明确指出:“我写小说从来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等问题。我想来想去,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

2.文学源于生活。曹雪芹如果没有锦衣玉食的富家子弟生活经历,不耳闻目睹官场的腐败和不堪,不是家道中落沦为一个穷苦书生,又怎会写就这“封建百科全书”——《红楼梦》。曹禺如果没有自幼便随继母看戏的经历,文学史上也许就没有《雷雨》《日出》这样的戏剧经典。《家》是一部写实的作品。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周作人认为阿Q的原型来自鲁迅的故乡绍兴,或是他同乡,或是他远亲。也许包括他的流浪汉兄弟、周氏家族的“桐少爷”、没落地主阿D、老秀才等多个人物,作者在这些人物身上杂取种种,合成了一个阿Q。巴金《家》中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同样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之和。

☆问题来了:

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发现作者的创作目的了吗?《家》与作者十九年的生活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体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的?这些问题对你今后的阅读是否有启发呢?选择其中一个问题,结合你阅读的其他作品谈谈感受,并把你的感受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建议

1.让《序》和《跋》指引方向。“一般的小说家都喜欢把自己对读者讲的话完全放在作品里面,但是也有人愿意在作品以外发表意见。”巴金说他大概属于后者。在巴金的每一部长篇小说或者短篇小说集中都有他自己写的《序》或者《跋》。《家》中的《激流总序》《呈献给一个人》《初版后记》《关于家—— 给我的一个表哥》等都能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书的内容。

2.初见与再遇。初见作品,看尽人事;再遇作品,发现故事背后的故事。初读作品时,重在“广”和“全”,阅读时可用笔做标记或者圈点勾画,于空白处留下阅读痕迹,内容可以是阅读的即时感想、心中疑惑或者写作手法评点等,以供交流。精读重在“深”和“细”,需在泛读基础上完成。精读时,一是可以通过写故事梗概、完成人物关系表、建立人物档案等方式帮助我们再次整体把握作品。二是经典片段再阅读,如“鸣凤、梅、瑞珏之死”“觉民之逃婚”“觉慧之出走”“学潮运动”“过年”“捉鬼”等重点情节,都可以细细品读,并整理归纳,写好读书笔记。

3.谁来考考我。命题答题训练是对阅读的巩固和检验,内容可以指向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熟知程度、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和把握等方面。可以组成阅读学习小组,成员各提供思考题,形成思考题库。形式可以多样,评价可以多元。

八、相关链接

1.书中那些人物接下去的命运如何?“激流三部曲”之《春》《秋》或许能满足你一部分好奇心。

2.巴金的《谈自己》,是巴金自序,内容包括《忆》选、《短简》选、《谈自己的创作》选、《创作回忆录》选等,对我们了解巴金创作的初衷及目的,会有很大帮助。

3.曹禺的《家》,是一部四幕剧,根据巴金同名小说《家》改编,可做比较阅读。你还可以从老舍的《四世同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发现与巴金的《家》中有着某些共同点的人物形象,不信你可以去看看,做做比较分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