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蓝,海蓝蓝,蓝蓝爱琴海。
歌泣泣,泪漓漓,战火烧尽特洛伊......
史诗电影的开卷惯用考古色,是想用一种深埋地底的生态色彩向现代人打开一段遥远的历史,电影《特洛伊》(又名《木马屠城》也是以这种对远古的缅怀而沉重地展开故事发生的地域图景的:公元前13世纪古希腊时代,蓝蓝爱琴海的唯美海岸线,西岸希腊城邦的斯巴达和东岸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今土耳其),是当时文明迅速繁荣的主要城市,一场违背初衷的跨海联谊导致了十年战争,最终,一夜战火毁灭创造了璀璨文明的古城,历史至此再无特洛伊。
在文字尚不普及的时代,文学都来自民间,靠的是口头流传,相当一部分是以唱游的形式。史诗,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传说的长诗,在中国,《诗经》是最早的文学作品,《格萨尔王》是最早的史诗;在欧洲,《荷马史诗》是最早的文学作品,由西方古代最伟大的史诗作家荷马创作。《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伊利亚特》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它讲述的是希腊人对特洛伊远征中的一场最重要的战役,反映了希腊氏族社会转折时期的社会生活图景。
特洛伊是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古城,地处海运交通要冲,相当富庶繁荣。战争的起因是特洛伊二王子拐了斯巴达王后,对,就是传说中那个世界上最美貌的——引发一场战争的女人——海伦。斯巴达王认为这是个奇耻大辱,就去和他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商量。阿伽门农召集各邦大佬开会,大家一致决定组成希腊联军,由阿伽门农率领,跨过爱琴海,讨伐特洛伊。这场跨海东征持续了整整10年,希腊联军和特洛伊人打得难分难解。最后,希腊人想出一条妙计,他们假装失败,乘船退到海上,留下一匹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被打败了,欣喜若狂,将木马作为战利品运回城内。深夜,藏在木马肚子里的希腊人跳将出来,打开城门,海上的希腊人也*了个回马枪,里应外合,一举攻克了特洛伊,屠城*戮,将它化为灰烬。
古希腊是个热衷于多神崇拜的民族,吟唱诗人最初的长诗中,这场战争也是由于阿伽门农惹怒了神被降了罪责而增加了战争的可能性。对那么一个道听途说的传说,特洛伊战争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吗?直到后世考古学家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发现了迈锡尼遗址和阿伽门农的坟墓,才向世界证实了《荷马史诗》中所叙述的特洛伊战争确实存在。
在影片浓浓的海洋风情中,在浪漫迷人的爱琴海,我们欣赏到了3000多年前的古城特洛伊,从它的疆域规模,城市建设,到国情安定,君民和谐,算得上拥有相当的幸福指数。抛弃脑袋缺弦的二王子拐带海伦这一导火索暂不论,我更主观地认为,希腊联军的真正意图并非一个女人,而是借此殖民特洛伊!因为,希腊地处沿海丘陵,少地,少粮,少资源;而熟悉土耳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人都明白,两者是显而易见的差距(乍一看,怎么有点像当初的日本和中国情形)。历来崇武的斯巴达可来了劲,摇旗呐喊,磨刀霍霍,细皮嫩肉的、唯爱情天下第一的特洛伊二王子如何招架得住这场被觊觎多时的真正掠夺?尽管,文明的特洛伊有仁爱的老国王和最伟大的特洛伊勇士——未来王权继承者——大王子赫克托,但希腊这厢,也有庞大的联军和勇猛善战的阿基里斯。
男神布拉德.皮特以漫无边际的荷尔蒙和既松弛又立体的美式英俊出演了片中男主阿基里斯——一个为荣耀为战的无主派刀斧手,一个让阿伽门农又恨又望的工具人,一个被所谓荣誉愚弄了的武夫,一个在兽性与人性之间辗转的觉醒者,一个被战争之箭无情穿胸而过的后知体。皮特精湛的演技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战神的形象,身手不凡,还帅到逼气,但再英武的阿基里斯也不是英雄,而是个过度自负的时代悲剧,他的死都用不上“牺牲”这类词,只能说是自己买单。若简单只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他武艺高超,访遍天下武林高手一比高低即可;他完全可以不以任何理由为借口参与这场毁灭特洛伊的战争,但他一次次出尔反尔地出现在了战场,他毁了特洛伊最有安全感的人、最值得信赖的靠山、最勇武的战士——大王子赫克托,赫克托出战,不只为兄弟情,不只有皇室,是拼尽最后一口气为保卫他的国家和人民而战!他牺牲在阿基里斯的剑下,但他才配这部影片的主角!
10年战争,无情地夺去了一批批鲜活的生命,高大的神庙里,失去丈夫或儿子的女人们悲嚎着质问诸神,女祭司的哀歌一次次随焚烧的黑烟在特洛伊城上空盘旋,爱琴海失去迷人的蓝,世界一遍凄凉,一遍黑暗。
据史后续:
迈锡尼在与特洛伊的战争中元气大伤,后被北方的多利亚人(希腊人的另一支)所灭。迈锡尼文明至此结束。
一位侥幸从那场屠城中逃脱的特洛伊王室后人跋山涉水到了意大利半岛,再历经几代风云创建了罗马城。
特洛伊城消失了400年左右,直到公元前700年才有希腊移民居住,后来希腊人搬走,土耳其人迁入,再后来当地发生了饥荒,全城居民弃城而去,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土城。天长日久,那城土尘石砾,就像电影开卷惯用的考古色。